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推选

有关李天熙全慧珍消息可靠吗?

2023-01-10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不少感染了新冠的患者会出现多种不同的症状,如咳嗽、咳痰、发热、关节痛、肌肉痛等不适。目前药店所购买的药物,也绝大部分都是针对呼吸道感染的药物,但新冠导致的消化道症状——腹泻及纳差,却往往被大家忽视。而这些症状均可影响血糖,导致血糖出现异常。

  笔者最近收治的患者中,就有不少阳性腹泻患者同时伴随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该病是糖尿病常见急性并发症之一,尽管在当今医疗水平下,成功救治率很高,但持续脱水的程度不断加重,以及感染等因素,均可诱发该并发症出现,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生存。

  感染新冠后患者若出现腹泻或脱水不适症状,当务之急就是补充水分,可适当在多摄入水分的基础上,增加一定量的盐水摄入,来补充钠离子。水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血容量,稀释血糖在血液中的浓度,起到降糖的效果,也具有防止脱水加重的作用。

  若患者不慎感染新冠病毒,且患者不仅存在有消化道症状,与此同时存在有卡他症状,对于有潜在影响的药物需慎用:

  *SGLT-2i: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DDP-4i: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GLP-1RA: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尤其是SGLT-2i类药物,机体严重脱水状态下使用该药物易引发泌尿道感染,且1型糖尿病患者禁用,可诱发「非血糖增高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胰岛素治疗有一定的优势,胰岛素具备有无胃肠道不良反应、降糖效果明显,有利于组织修复,最大化程度保护β细胞功能、且不受肝肾功能禁忌等优势,可作为新冠病毒感染后的首选治疗方案。

  且在感染期间药物治疗的效果欠佳,难以达到药物的效果,对肝肾代谢压力负担较大,胰岛素具备有强大的降糖效果,可在短时间内尽可能稳定血糖,减少血糖过高和波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现临床中多选择以胰岛素皮下泵持续输注以及四针胰岛素强化控制血糖。建议胰岛素的选择方案尽可能模拟「生理分泌」模式:

  而提倡模拟生理模式进行胰岛素选择,最佳推荐:三餐前速效或短效+睡前中或长效胰岛素控制血糖。该方案可结合进餐情况,灵活调整剂量,相对于单用预混胰岛素而言,低血糖发生风险更小,可操作性更强,血糖更容易保持稳定。

  在上述方案强化控制血糖期间,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β细胞活性,且利用胰岛素的特性,来促进脂肪的合成以及抑制脂肪的分解,避免过多的酮体生成,在治疗酮症酸中毒的同时,也具备有一定预防的意义。

  1、 如果既往长期保持胰岛素治疗,感染了新冠病毒,且患者三多一少症状明显加重,或有明显的消化道不适症状,原有的胰岛素剂量建议在原基础上再增加10%~30%,根据患者一般情况来制定血糖控制方案和目标范围;

  2、 如果既往未接受胰岛素治疗,但为求避免低血糖情况出现,以及不清楚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如何的情况下,建议小剂量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如6 IU开始,结合血糖情况,增加剂量,但因速效或短效胰岛素起效较快,且易引发低血糖,与进餐有直接的关系,建议在医师指导下调整开起始剂量且合理分配三餐治疗剂量;

  3、 患者若有明显消化道症状,又有纳差,进食过少以及不进食,胰岛素应暂停或谨慎使用。因胰岛素是诱发低血糖最常见的药物,应及时监测血糖后考虑是否使用。若患者脱水严重,单纯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是难以稳定血糖,仍有发生酮症酸中毒的风险,该病最主要的治疗是:补液+降糖;

  4、 除去对消化道影响的降糖药物,仍有其他药物可选择使用,但应注意的是:磺脲类以及非磺脲类药物应避免与胰岛素联用,会增加低血糖风险;

  5、 胰岛素作为控制血糖的最终利器,不可盲目添加剂量,当添加较大剂量的胰岛素且血糖仍无明显改善时,应注意胰岛素抵抗的风险,及时前往医院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调整降糖方案;

  6、 基础联合餐时胰岛素调整方案:使用基础联合餐时胰岛素方案时,根据午餐前、晚餐前和睡前血糖水平分别调整早、午、晚餐前胰岛素用量;根据空腹血糖调整睡前基础胰岛素用量;每3~5天调整1次,每次调整1~4 IU,直至血糖达标。

  患者三餐前血糖达标值可以参考个体化空腹血糖达标值设定。同时基础胰岛素应占据胰岛素总量的40%-60%,余下部分的胰岛素按照1/3,1/3,1/3或1/5,2/5,2/5比例进行三餐前分配注射。

  [1]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专家建议,中国糖尿病杂志,2020,28(3):161-166

  [3]中华医学会编辑委员会,基层2型糖尿病胰岛素应用专家共识,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1,20(7):723-736

  [4]中华内分泌相关专家小组,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临床合理应用中国专家建议,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24(10):865-870

  [5]中国内分泌相关专家小组,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 药品评价, 2016, 13(12):13-18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本文地址:http://www.mafwo.cn/qichetuixuan/2023/ygltxqhzxxkkm__48657.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