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推选

送喜报、上荣誉墙、入地方志这里的适龄青年入伍参军一年比一年热

2025-01-15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本周,扬州仪征市人武部、退役军人事务局、马集镇政府组成拥军慰问组,来到该镇方营村余庄组,为荣立三等功的现役军人韩仕伟送去立功喜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1月12日采访了解到,算上此次送到韩家的喜报,2024年以来,共有4份立功喜报陆续送达立功军人位于马集的家乡。近年来,该镇“大张旗鼓”开展送喜报活动,让立功受奖先进事迹不再“静悄悄”,并使其成为十里八乡的美谈。

  据介绍,韩仕伟今年37岁,2006年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士。因表现出色,韩仕伟多次被单位记功授奖。“韩仕伟立了三等功,之前在部队还被评为‘四有军官’”“韩仕伟真厉害,今年我也让儿子报名参军”……看着韩家送上门的立功喜报,乡亲们的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马集镇人武部部长孙星星介绍,通过送喜报宣扬军人立功事迹的“仪式感”,有利于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激发广大青年参军入伍的热情。该镇不断在全社会扩大立功受奖军属的“朋友圈”,释放家国情怀的“能量源”。不仅制作短视频、火红的绶带、喜庆的横幅,还邀请军属亲朋好友、乡亲们见证荣耀时刻,“2020年以来,马集有12人次在部队立功受奖,我们从最初简单送喜报、慰问金,到花车开路,营造氛围送喜报,适龄青年参军热潮一年超一年。”

  据了解,2023年上半年,马集镇投资60多万元,在该镇恒华村新建集教育、休闲于一体的双拥示范点——恒华村双拥示范点,规划“一园一林一馆一廊”。“一园”即拥有卫国从军、报国兴军、爱国拥军、习语强军等元素的“从戎园”;“一林”即恒华村“拥军林”,每一名军人在拥军林栽植一颗树,树上挂上军人的信仰标签;“一馆”即集中展示恒华村军人的军用物品、奖章证书、军人档案、拥军档案的“荣光馆”;“一廊”即打造展示恒华村部分退役军人风采的“长城廊”。

  在恒华村,只要你问起村名的由来,村民们都会自豪地说起本村革命烈士徐恒华。过去,恒华村属陈塘乡。1948年,徐恒华担任陈塘乡党支部书记。一次群众会议时,因国民党还乡团告密,反动武装突袭会场,徐恒华为掩护群众和战友撤退,身中7弹壮烈牺牲。为了纪念他,陈塘乡更名为恒华乡,后为恒华村。村庄不仅留下了烈士的名字,也留下了红色的精神。截至目前,恒华村有退役军人75名,现役军人13名,村“两委”班子成员中,有6名是退役军人,其中1名女性村干部为退役军人家属。

  记者现场看到,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开设了“荣誉墙”,刊载年度荣立三等功以上的现役军人名单及简要事迹;将二等功以上功臣事迹编入地方志……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有效激发广大青年参军报国热情。近5年来,该镇累计向部队输送58名高素质兵员。通讯员 赵磊 张军 刘青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邮编:210092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本文地址:http://www.mafwo.cn/qichetuixuan/2025/sxb_sryq_rdfzzldslqnrwcjynbynr_85839.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