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推选

神六航天员是谁这个事件网友怎么看?

2022-12-31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一根红绳,贯穿到底、千缠万绕、环环相扣,中国人把特有的耐心、智慧和浪漫凝结在了一个“中国结”上。这个结也让

  “还有那么多单子要发,备好的结不够用了。”这两天,当地手艺人蒋文园每天都会反复感慨,原以为按往年预估备足了量,谁料今年超出了预期。

  红绳密密地搭在过道或窗边,阳光挤进了屋。屋子的主人蒋崇军,前几日临时接到了蒋文园的“加单”电话。

  一根红绳,来来回回在钉子间穿梭,一手压圈握实,一手次第缠绕,不多时,一个精致的中国结就已成型。“跟了自己一辈子的手艺。做惯了,也闲不住。”蒋崇军和老伴聊着,手片刻没停。他这边游刃有余地编,那厢默契地接过成品调整一番。

  “在我们岩下村编中国结的夫妻俩,没有不恩爱的。”蒋文园打趣道。穿绳、拉线,从晨光初照,到落日西沉,画水人悠然编织着当下的日子。

  画水一带的农村妇女,旧时盛行用结艺作装饰品,除了中国结,还有土布衫的盘扣、布帐上的帐檐。然而,经历一段特殊时期,“中国结”几近销声匿迹,把它重新激活并带回当地的,是龙泉宝剑剑穗上的“小八结”。

  1999年,养殖创业失败的蒋文园,找姑妈借了500元,全部买了丝线,尝试还原先人的工,传承旧时的艺。最开始时她背着一袋中国结,到义乌小商品城,挨个摊位推销。因手工精巧、价格公道,她的手编中国结卖到脱销,最红火的时候,经销商们背着成袋现金,排队交钱取货。

  “多的我不敢接,这是个细活儿,质量最重要。”蒋文园忙不过来,便将单子分给左邻右舍。接单后,她会先设计好图稿和模具,制定工艺标准,让村里其他姐妹编好再收回。动作麻利点的,得到的加工费很可观。

  到了验货时,蒋文园极严格,没那么好说话:“用力稍微有偏差,或者拉扯松紧稍许不一样点,成品大小、形状就会有差异。”线头长短、形状大小,各个细微之处,她扫一眼便知合格与否。

  这样的故事在画水镇有很多。目前,这个“中国结之乡”下辖74个自然村中,超过60个村从事中国结加工,涉及上万人,每年产值达5个亿。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来自画水的中国结。

  收完货,偶遇穿绳拉线的妇人们,蒋文园熟络地打招呼。画水镇的中国结生产起源于岩下村。这里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片空地,铺上布或薄膜,地方窄一点的人家支着竿,红红的结,躺着或立着接受阳光的洗礼。

  蒋文园说,这是定型,让画水产的中国结不会走样,“买回去能挂很久。”定型完的中国结,才能进入后续的装饰等流程。

  与之相伴的,是徐旭笑微信里,时不时弹出的订货提醒。她是蒋文园的儿媳妇,和丈夫一道,从蒋文园手中接过了管理工厂和传承工艺的担子。

  一一核对后,她在纸箱上做好标记:郑州50件、泉州100件……徐旭笑介绍,自家的中国结不仅销往国内各省市,而且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

  然而,放到10年前,中国结远没现在好卖。“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仿佛把市场提前消耗完了。”徐旭笑说。销不动,利润也走低,连蒋文园退伍的儿子都准备转行去做红木家具。

  与此同时,机器量产的“板结”冲击着传统绳结的市场。“板结”实在是省工省料。以24结为例,用机器代替手工,每个工人每天可加工200多个,而同等规格的手工结,产量只有十分之一;同等规格的“板结”,用绳料1米左右,而手工结用料20多米。

  眼看着隔壁的华阳村,同行们已全力倾注于“板结”。蒋文园想了许久,最终“放不下这门手艺”,“就像一碗家常面,用家里的炊具才最美味,外头再先进的大锅,都做不出那样的滋味。”

  一碗面好不好吃,食客最有发言权。手工中国结的妙处也有行家会欣赏。2011年,一位叫胡长芬的人千里迢迢从北京赶来,敲开了蒋文园家的门。

  胡长芬是北京新新精艺礼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多年深耕节庆装饰市场,看中了蒋文园的手编中国结:“中国结,在我们的年礼产品中一直是分量很重的。生产板结的人越来越多,手编中国结反而就稀有了。”

  销售数据也证明了胡长芬的敏锐。回头客们说起原因,无外乎两点:线好、工好。线,用的是实心棉线;工,体现在备料、挂线、编织、下模、调整、整形、定形、组装……哪一个环节,都不含糊。古老且朴拙的坚守,制造出了丰腴的质感和年味。

  胡长芬还知道,小小的中国结凝结的是中国人对于团圆、美好、幸福的追求,这份美好寓意总有一天会被讲究的中国人重拾。所以,没过多久,新新精艺就在拼多多上开店。

  “原本我们的中国结生意,一年只突击卖40来天,自从开店后,我们的卖货时间也拉长至全年。”忙不过来的蒋文园,今年收了不少贵州和四川的“徒弟”,带动1000多人从事中国结制作加工,儿子也在她的劝说下也回来了。

  自从在拼多多上开店,关于编绳工艺、图形创作方面的讨论,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胡长芬和蒋文园的聊天记录里。蒋文园的灵感往往在深夜迸发,俩人一聊就是一个晚上。

  “通过拼多多这样的新电商平台,直接接触到消费者,我们的创新就要根据他们的需求。中国结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胡长芬说,迅速接收消费者的售前咨询和售后反馈,就能敏锐捕捉市场需求的变化。

  天南海北的客户,发来几张成品图,蒋文园瞟一眼图片,基本就能判断做不做得出来。然后,她和村里的老手艺人们请教讨论,摸索出省力快捷、节省材料的编织手法,生肖、京剧、铜钱……每一件器物、每一段经历,都可能成为她设计的灵感。

  那些新式图样,与传统样式组合,又能挖掘出各种有趣的差异,奇迹般地将中国结延展成一个丰富的江湖。

  加入“多多新匠造计划”后,新新精艺“上新”了20来款手编中国结,其中就有蒋文园申请了专利的“好运双至”和“四季安康”。仅11月,线余万。

  传统手工艺产品正在迎来出村进城的大好契机,接下来平台将进一步发挥数字化优势,在乡村产业带品牌化、数字化的转型中发挥积极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mafwo.cn/qichetuixuan/2022/slhtysszgsjwyzmk__48119.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