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评论

林养村寨水养田

2022-09-13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近镜头】林在山上,村在山腰,田在村下。山顶森林涵养的水流顺势而下,潺潺流经村庄,滋养着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梯田的佳禾吐翠。层层绿浪间,“赶沟人”马有明在砍除杂草,疏通沟渠,让水流在梯田间畅行无阻。

  “梯田有多久,‘赶沟人’就存在了多久。”马有明说。在哈尼族人心中,“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人”。

  历经千百年,哈尼族人在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生态农耕体系中,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追求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是哈尼梯田农耕文化中最鲜明的底色。每年四五月份,当地农户把小鸭子放养到水稻田里,让它们吃害虫、提供粪肥,鱼儿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荡,“一水三用、一田多收”的“稻鱼鸭”模式给当地农户带来丰厚馈赠。

  林养村寨水养田。哈尼梯田既是颇具艺术感的“山岭雕刻”,也是活态的世界文化遗产。在当地政府和中山大学的合作努力下,云南省元阳县阿者科村率先尝试将梯田、传统民居及村民原生态的生活方式作为“入股资源”,运营了一家村集体旅游公司。通过评估每户村民梯田耕种、民居保有、是否在户居住等指标,按照对游客吸引程度的不同,村民能从集体公司的经营利润中获得相应分红。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鼓励村民继续保护梯田,继续以自然的方式居住在村子里。”阿者科村驻村干部徐雨晨说,收入提高了,回乡工作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对梯田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了。

本文地址:http://www.mafwo.cn/qichepinglun/2022/lyczsyt_43290.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