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汽车

有关芭啦啦小魔仙奇迹舞步背后真相是什么?

2022-12-28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因为在72年前,有位抗美援朝战士牺牲在朝鲜战场,这位战士叫毛岸英,以俄语翻译的身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牺牲时,入朝参战只有34天。

  我们要谈毛岸英,无论如何绕不开他是毛泽东的儿子这一特殊身份,但毛岸英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绝不是依靠父亲的光环,他是凭借优秀的革命家族品质,获得人民和历史的认可。

  毛岸英在新中国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很多人都知道他是毛泽东与杨开慧的长子,知道他参加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但这些都不够具体。我看网上有条评论说得很好,如下:

  毛岸英的一生是短暂的,是在吃苦中度过的,他从来没有享受过来自父爱的特权,他短暂而吃苦的一生,不愧是毛泽东的儿子。

  至少我认为这是对岸英同志真实而贴切的评价。岸英同志的一生很短暂,为了革命事业,生命戛然而止于28岁。在他短暂的28年人生岁月,他所吃过的苦,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

  彭老总评价他说,国难当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挺身而出,很多高干及其子弟都做不到,但是岸英同志做到了。

  幼年毛岸英是一个缺少父亲陪伴的孩子,毛泽东同志常年奔波于革命事业,与妻儿聚少离多,在为数不多的全家团聚的日子里,也是在提心吊胆、东躲西藏的状态下度过。

  在动荡不安的旧社会,因为要搞革命,毛泽东与杨开慧带着毛岸英去过很多地方。为此,毛泽东十分感慨地说:为了革命事业,这些孩子从小就吃百家饭,行万里路。

  8岁那年,母亲杨开慧在长沙杨宅被捕,反动派提出三个条件:一是叫杨开慧说出组织的秘密,二是让杨开慧撇清与毛泽东的关系,三是让杨开慧脱离组织。三个条件全部被杨开慧断然拒绝,而她本人在20天后选择慷慨就义,生命永远定格在30岁,不愧是一位女中大丈夫!

  据刘思齐回忆说,母亲的离开给毛岸英带来巨大的悲伤,他说母亲牺牲前,自己刚满8岁,他知道母亲这一走,是不可能回来了,他抱着母亲的腿哭得不像样子,但母亲终究还是走了。

  母亲杨开慧牺牲后,毛岸英的生活更加艰难,在组织的解救和帮助下,年仅8岁的他领着两个弟弟来到上海。在举目无亲的大上海,兄弟三人靠捡破烂、到烧饼店当学徒、卖报纸维持生活,这种生活一过便是6年。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次年5月,斯大林收到一封特殊的信件,写信的是一位20岁的中国留学生,信中表达出强烈的参战愿望,写信的青年正是毛岸英。

  毛岸英得知后,是这样回答:我的父亲在中国战场抗击日本法西斯,现在苏联在抗击德国法西斯,大家抗击的目标是一样的。虽然我没有苏联国籍,但反法西斯是全人类共同的义务,我认为我有义务且符合条件参加苏联的反法西斯战争。

  在此期间,毛岸英的苏联老师劝他加入苏联国籍,毛岸英坚决回绝说,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只要祖国一声令下,我就要回到祖国去。如果我加入了苏联国籍就不方便了。

  1946年,毛岸英学成归国,回到革命圣地延安,在那里光荣加入组织。阔别十年再相见,父亲毛泽东没有过多的家长里短,而是给毛岸英安排了新的任务。

  毛泽东说,你在苏联学的是书本上的科学知识,但未必懂中国的革命知识,你应该读一读中国的“劳动大学”,到广袤的农村大地,跟农民在一起,拜他们为师。

  就这样,毛岸英去了农村参加土改工作,从知识分子变成劳动人民一分子。再后来,他又去工厂当过工人。

  我们站在“可怜天下父母心”的角度去看待这对父子,孩子在8岁时眼睁睁看着母亲牺牲,父亲因为革命长期不曾照顾他,幼年四处流浪为生,少年孤身海外求学,好不容易回到根据地过上安稳的生活,严格的父亲却建议他去最苦最累的农村锻炼。

  平心而论,这绝大多数父亲做不到这一点。但是毛泽东做到了,他没有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儿子谋求个人福利,反而以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儿子。

  毛泽东同志为什么能够一呼百应,不是因为毛泽东的军事、文学、书法造诣有多高,老百姓也看不懂这些学问,老百姓能够看懂的是他高尚人格,因为他是千古以来唯一不存私心之人,对自己、对别人、对儿女的标准是一样的,不搞特权,不搞特殊。

  转眼回国已经4年,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朝鲜战争爆发,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对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来说,是一场巨大的考验。中国人民刚从外战和内战中解放出来,对战争已经彻底厌倦,但是朝鲜地理位置太过于特殊,与中国是唇亡齿寒的关系。

  当年10月,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整装待发,做好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帮助朝鲜人民抗击世界头号强国的准备。

  这份建议提出来后,当即遭到众多老同志拒绝,因为岸英同志与刘思齐新婚不到一周年。岸英同志坚持要入朝作战,此事只能交给毛泽东同志决定,毛泽东同志听后,说“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还去!”

  在结婚一年零四天的10月19日,毛岸英跟随大部队进入朝鲜作战。34天后,志愿军指挥部遭遇美军空袭,岸英同志不幸壮烈牺牲。

  毛泽东同志听说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手里的烟都拿不住了。过了很久,内心才得以平复,只是缓缓地说“战争牺牲是在所难免的,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28岁的大好青年,说没有就没有了。当时,身为父亲的毛主席内心的悲痛可想而知。为人父母的都知道,世上没有比“丧子之痛”更大的痛苦。

  同志们,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抗美援朝难道非毛岸英去不可吗,数十万大部队也不差毛岸英一个战士,但毛泽东毅然决然把岸英送到朝鲜战场,而且是跟随零经验的第一批入朝志愿军。

  你说,我不派他去,他就不会牺牲,这是可能的。但你想一想,我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

  讲到这,你是否已经领悟到毛泽东同志的伟大之处。除了“伟大”一词,我再也找不到一个更加全面的词语来形容毛主席。

  当然,身为毛泽东的儿子,岸英同志也是光荣的,他遗传了毛泽东同志做人做事的优秀品质,在他短暂而吃苦的28年人生岁月,他是毛主席的骄傲,更是青年朋友的榜样,不愧是伟人的儿子。

本文地址:http://www.mafwo.cn/SUVqiche/2022/ygbllxmxqjwbbhzxssm__47967.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