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资讯

关于先来后到(xiān lái hòu dào)网友关心什么?

2023-04-02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这条新闻里面的那个人和我有点像,你快点儿打开看一下!”2019年6月的一天,一直在躲避前男友骚扰的陕西女孩贾某突然收到前男友刘某发来的一条链接,她没有多想,随手点开,却不知道自己的位置信息已被泄露。刘某追踪而至,女孩不幸遇害。

  是谁泄露了她的地址信息酿成惨剧?从2019年到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检察院女检察官胡舒琼锲而不舍、抽丝剥茧,通过立案监督挖出故意杀人案中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将杀人犯背后隐藏的“帮凶”绳之以法,有力打击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

  “检察官,今天是我姐姐的生日,感谢你一直坚持,为她讨回了公道……”日前,胡舒琼接到了被害人妹妹的电话,她哽咽着向检察官道谢。

  2017年,贾某和刘某恋爱。由于刘某性格偏激、脾气暴躁,两人经常吵架。当贾某发现刘某还刻意隐瞒了故意伤害、抢劫等前科劣迹时,决定彻底结束这段关系。2019年3月,26岁的贾某向刘某提出分手。刘某不仅拒绝分手,还经常对贾某电话轰炸、围追堵截。

  “这条新闻里面的那个人和我有点像,你快点打开看一下!”2019年6月的一天,贾某突然收到刘某发来的一条新闻链接,她没有多想,随手点开链接,却不知道自己的所在位置信息已被泄露。

  一周后,刘某尾随贾某来到她的住处,情绪失控的刘某拿起房间里的一把剪刀,狠狠地扎向贾某,花一般的女孩瞬间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当天,刘某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2019年8月底,公安机关将刘某涉嫌故意杀人案提请姑苏区检察院批准逮捕。检察官胡舒琼承办此案。

  在审查案卷时,胡舒琼意识到,刘某通过“位置神探”App找到了贾某,该信息服务经营者可能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人信息;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但是,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

  根据2019年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印发的《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既未经用户同意,也未做匿名化处理,数据传输至App后台服务器后,向第三方提供其收集的个人信息”,可被认定为“未经同意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随后,检察官按照刘某供述的方法,对“位置神探”定位服务开展了多次侦查实验发现,无论被定位者点击“是”或“否”,其实时位置都会被精准定位,且通过“位置神探”传送给付费用户。

  在整个过程中,“位置神探”不仅没有设置隐私协议,也未明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更未告知被定位者其位置信息将被提供给他人,很显然属于“未经被定位者同意,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至此,检察官确认:“位置神探”经营者在被定位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将获取的行踪轨迹信息出售给用户,系违反国家规定的行为,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情节特别严重”情形之一,是造成被害人死亡、重伤、精神失常或被绑架等严重后果。

  “正是因为‘位置神探’违法获取和泄露被害人个人信息,导致贾某被杀害,‘位置神探’的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属于‘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之一,依法应予刑事立案,追究刑事责任。”检察官认为。

  2020年4月,因犯罪嫌疑人尚不明确,公安机关以事立案,对“位置神探”App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立案侦查。由于该案属于新类型犯罪,调查取证难度大,加上疫情影响,案件侦查历时一年零八个月。2021年11月,“位置神探”经营者赵某、黄某被抓捕归案。一个月后,赵某、黄某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被移送至姑苏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在此期间,姑苏区检察院应邀提前介入,持续跟踪监督,紧盯案件进展,多次与公安机关进行沟通,引导查明“位置神探”定位公民个人行踪轨迹信息条数、获利数额等证据,为案件的顺利起诉、判决打下坚实基础。

  经审查,2018年初,被告人赵某自行开发编写了具有通过发送新闻链接获取他人实时定位信息功能的程序,此后与黄某合作将该程序嵌入“位置神探”App,并开放付费使用功能。2018年4月至2020年11月期间,“位置神探”非法提供或者出售公民个人行踪轨迹信息4572条,违法所得人民币83851元。

  “之前想到过可能会侵犯别人的隐私,但没意识到事情这么严重。”赵某悔恨地说。两名被告人法律意识淡薄,为贪图小利罔顾法律底线,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以牟利,从而导致被害人死亡,自己也因此锒铛入狱。2022年7月,赵某、黄某分别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4年6个月、4年9个月,同时并处罚金、没收违法所得。

  大数据背景下,各类App、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等服务迅猛发展,为获取海量信息带来极大便利,也使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面临巨大挑战。不法分子非法获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有时候会严重威胁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

  “我们希望通过切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为利用公民个人信息牟利的不法分子敲响警钟。”胡舒琼表示。她希望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不让类似悲剧再次发生。司法机关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打击和惩处该类违法犯罪行为,为个人信息安全提供法治护航;网络经营者利用技术优势,主动承担保护个人信息的社会责任,不断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水平;社会大众在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的同时,也应当引以为戒,切勿实施出售、提供他人个人信息等行为。

本文地址:http://www.mafwo.cn/qichezixun/2023/gyxlhd_xi_n_l_i_h_u_d_o_wygxsm__52871.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