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资讯

转变观念合作共赢

2022-08-17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是波澜壮阔的40年,是翻天覆地的40年,是中国融入世界,拥抱世界,与世界共享发展红利的40年,是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实现中国价值的40年。而极富中国智慧的领导人牵头打造的“一带一路”,则是中国扩大开放的一个有力抓手,更是实现合作、开放、共赢的重要途径。

  几年来,从陆续开工的匈塞铁路、雅万高铁,到中老、中泰等泛亚铁路网的启动;从穿梭在欧亚大陆上的中欧班列,到促进沿线国家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等项目,中国企业在沿线个经贸合作区,为东道国增加了近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成果,为沿线各国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很多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已成为促进贸易发展、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亮点,可谓硕果累累。该倡议的实施为全球提供了增进经济发展、促进国际合作的中国方案。对于面临疑云的国际经济大环境,我们提供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经验”。

  但是,对于“一带一路”,国内外仍存在一些不当的认识和观点。有人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政府无偿让利,是落后产能输出,是拿国内的钱支援外国建设。秉着客观公正的态度,我们应该可以看到,“一带一路”,带出去的是合作,不是捐赠;是共赢,更是对壁垒的摒弃。“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双赢是共赢。“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的独奏,而是所有参与国家的一台大合唱。

  自信,是开展“一带一路”的根基;包容是开展“一带一路”的润滑剂;合作是开展“一带一路”的方式;共赢是开展“一带一路”的目标。“一带一路”的丰硕成果用事实证明了世界需要中国,中国走向世界,是相互需求的结果。在与各国合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秉承着“四个自信”,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击退逆全球化不和谐的声音,才能使各国合唱中琴瑟和谐。

  “真正的敌人不是我们的邻国,而是饥饿、贫穷、无知、迷信和偏见。”把邻居视为发展的竞争对手,将推动共同发展的努力视为向外转移落后产能和污染企业,是典型的零和博弈思维,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潮流。面对危机和困境,只有摆脱那种拥抱孤立主义的倾向,弘扬丝路精神,向发展要信心,向创新要动力,向变革要出路,才能突破世界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瓶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http://www.mafwo.cn/qichezixun/2022/zbgnhzgy_42072.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