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推选

泾县:重情重诺两代人接力照顾残疾邻居二十余载

2024-03-05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大皖新闻讯老夫妻离世前放心不下有智力残疾的儿子,将他托付给了同宗的邻居夫妻。邻居夫妻许下承诺,十多年悉心照料。但年岁渐长,丈夫去世后,妻子又将照顾残疾邻居的责任交给了儿子和儿媳。年轻夫妻十多年来将邻居当成家人般照顾。帮助维修破旧老房子、时常关心他是否有头疼脑热、在其生病住院后每天送饭……泾县人黄明明和王梨果夫妻接下了父母的“爱心接力棒”,无私照顾没有血缘关系的邻居黄希珍。日前,夫妻俩入选“宣城好人”。

  龙年春节后的一天,王梨果像每一个平常的日子一样,去看了看黄希珍。“我看他好像没什么劲,就带他去查了查血压和血糖,血压没什么问题,血糖还有点高。”王梨果说,还是要叮嘱黄希珍平时一定要注意吃药。

  今年63岁的黄希珍是泾县云岭镇和兴村人,先天患有二级智力残疾。“他自己解决吃喝拉撒没问题,但去医院看病办手续、家里电器坏了喊人来修、申请低保等这些事,他就不会了。”王梨果说,黄希珍是他们家的邻居,两家没有血缘关系。2000年,黄希珍的父母相继去世,但他们走之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个儿子,将他托付给了王梨果的公公和婆婆——黄沐生和徐参娣的手上。

  “我父母当时就答应下来,一来我们是多年的邻居,相互照应本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平时父亲也经常帮衬他们;二来我们毕竟还是同宗之人,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算是很远的亲戚,按辈分我要喊黄希珍一声叔叔呐!”黄明明说。

  在外人眼中,黄希珍是个“老实人”。“他父母不放心他,也主要是怕他被人欺负。”黄明明说,多年前,黄希珍家里的农田被人堆放了很多建筑垃圾,最终是黄明明家人出面,对方才将垃圾清理了,“也是要让别人知道,他虽然父母不在了,但不是没人关心。”

  “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事,主要是平时多关心关心,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就帮帮他。”黄明明说,有一次,他的母亲发现黄希珍在家中生病,疼痛不已,却不愿意去医院,就赶紧将他送去医院治疗,并照顾到他康复。

  黄明明的父亲黄沐生去世后,母亲徐参娣也因年纪大了精力有限,难以再像从前那样悉心照料黄希珍。十多年前,黄明明夫妻俩接下了这份重任。

  “有一天,我母亲很郑重地对我们说,要我们今后把黄希珍当成自家人一样照顾下去!”黄明明说。从那之后,为了照顾家人,原本在外务工的夫妻俩回到了老家,开办了自家的养殖场,也正式接下来了照顾黄希珍的重任。

  “我一般烧了好菜或者买了好吃的,都会送给他吃,或者喊他来我们家吃饭。”王梨果告诉大皖新闻记者,黄希珍曾因胆囊炎住院,还有高血压和高血糖,她平时会注意他的身体状况,“看他有些不对劲,就会带他去医院看看。平时还要叮嘱他按时按量吃药,要忌嘴。”

  前些年,黄明明发现黄希珍的房子由于年久失修,出现了漏雨的情况。黄明明和王梨果一合计,决定帮他申请危房改造补贴,把房子修一修。请工人、买材料、当小工……夫妻俩在那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忙里忙外,终于让黄希珍住上了整修一新的房子。

  在村里工作的黄明明对国家政策比较了解,前些年帮黄希珍申请了低保提档,让他的生活更有保障。“他身体不好,干不了什么重活,主要靠低保生活,我们家里养殖场有些小事就请他来帮忙,给他工钱。”王梨果笑着说,“他心里也知道我们对他好,和村里人说我们是好人。”

  两代人接续献爱心,二十多载无私奉献。黄明明一家两代人的爱心善举不仅温暖了黄希珍,也赢得了更多人的点赞。在日前公布的2023年第6期“宣城好人”名单中,黄明明和王梨果夫妻俩入选,成为更多人的榜样。黄明明说:“既然答应了我们肯定会做好,只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得到这样的荣誉很不好意思。”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24小时新闻热线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电话、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本文地址:http://www.mafwo.cn/qichetuixuan/2024/jx_zqznldrjlzgcjljesyz_70281.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