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评论

以水为媒以水兴城——邯郸全力推进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

2022-10-28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近年来,邯郸市大力推进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全市上下强作风定目标建机制,发扬“啃硬骨、搬大石、破坚冰”作风,致力打造绿色生态带、璀璨文化带、高质量发展带,让母亲河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截至目前,邯郸市已完成水利项目投资58亿元,景观节点投资53亿元的综合改造;累计完成河道清淤171公里,完成率100%;河道扩挖167.2公里,拆除违建200余处、面积505万平方米,修建堤顶道路248.2公里;峰峰矿区滨湖湿地、冀南新区牤滏两河湿地、邯郸南湖沙滩公园等项目建成,有效提升了行洪排涝能力,美化了沿岸生态环境。

  2020年初,邯郸市启动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工程,邯郸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把滏阳河保护好、利用好、开发好。“护一河碧水,育一方产业,蕴一城繁华。”在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工程部署会上,邯郸市委书记张维亮明确表示,全市上下要咬定目标、强化作风、一抓到底,打造河畔景依、城岸繁荣、人文灵秀、产业兴旺的滏阳河高质量发展带,更好地引领和推动“全域治水”,造福全市人民。

  立足滏阳河现有基础设施和生态本底,形成以汇水自然湿地、滨湖生态湿地、引黄调蓄湿地等生态区为典型节点的绿色生态带;修复古代建筑物,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以“成语之都、太极之乡”为响亮品牌的璀璨文化带;提升景区品位、靓化沿岸风貌、丰富果蔬品种,形成以古迹踏寻、通航观光、林果采摘等项目为名片的缤纷旅游带;优化全域城乡产业结构,建设文明城市、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形成富强、文明、美丽的高质量发展带。清淤、疏浚、筑堤、植绿,焕新母亲河的“战役”全面打响。

  高标准编制《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规划》,成立以邯郸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工作领导小组,市主要领导按照一月一调度机制,每月听取工程进度情况汇报,每周实地督导工程进展,全面协调解决各类问题。邯郸市水利局积极统筹协调全域生态修复治理工作,全力以赴督导相关县区加快工程进度,严格工程标准、提供技术支持;水利、农业、环保等部门组成“集团军”作战,沿线县(区)属地负责,主要领导担纲挂帅。

  丛台区是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的重要点位,为顺利完成任务,该区主要领导号召全区干部发扬“啃硬骨头”精神,把动员会、调度会开在拆违一线,按照“区直部门牵头、镇村干部主体”作业模式协调作战。工作人员吃住在现场,加班加点,仅用1个月时间就全面完成难度大的拆迁任务,打造完成景观绿化和生态节点80.1万平方米。

  近两年,滏阳河两岸经常可见大型机械紧锣密鼓地作业。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发扬敢于较真碰硬的作风和“啃硬骨头”精神对河边违建“零容忍”拆除,岸边垃圾全部清理;以水质净化、生态修复为目标,打造以湿地和森林组成的生态圈,沿岸建设生态乡村、沿河公园。目前,冀南新区石桥湿地公园、丛台区滏阳河苏里闸湿地公园、经开区月爱湖、曲周县龙海公园等一批景观节点已经建成并对群众开放。

  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管理机制,以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工程为引领,实施“全域治水”三年行动,全面梳理邯郸在水资源、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建设模式、建设时序和完成时限。建立“三长”治水机制。依据国家、省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文件精神,该市制定了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所有县(市、区)及236个乡镇全部出台工作方案。邯郸市河长办还制定了河长会议、信息共享、考核奖惩等13项制度,结合省“河长云APP”巡河系统,形成了制发、督办、交账、验收的闭环工作机制。为让河长制落地生根,充分调动各个成员部门和相关部门的积极性,让河长制“长腿脚、长牙齿”。借鉴温州做法,对河长制进行探索创新,为每一位市、县级河长设立河道督查长,由市县直部门主要领导担任,主要责任是重点督查下级河长对河湖的管理保护工作。除设立河道督查长外,为严厉查处涉水违法行为,该市还在市、县公安局和乡镇派出所建成了包括158名干警的河湖警长体系,强化了保障作用。目前,该市建成了四级河长、三级警长、两级督查长的“三长”治河工作体系,营造了全员参与、相互借力的治河氛围,实现了以河长制推动“河长治”。

  着眼群众增收和经济发展,精心谋划建设了一批节点工程和产业项目,富民利企造福百姓。将滏阳河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同步推进,做优生态的同时,以水为媒、以水兴城,打造高质量发展经济带,带动产业发展,惠及广大群众。上游重塑生态源,中游构建创新岸,下游打造田园洲。

  峰峰矿区是滏阳河源头,鲜切花产业、中草药产业、谷粱产业等一批特色产业依河而兴,鼓起了群众“钱袋子”;上游的磁县将水生态治理、水景观打造与水文化、民俗产业、旅游开发等相融合,2021年全县接待游客约700万人次;中游的永年区,随着滏阳河堤顶路的竣工,菜农告别了小三轮,通过汽车就能将蔬菜运出去;下游的曲周县,水质改善使多肉种植迎来新机遇,育苗企业发展到30多家,年培育种苗8亿多株,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多肉种植基地。

  美丽风光催生美丽经济,生态之变推动发展之变。滏阳河畔,既有磁州窑、响堂石窟、紫山文化积淀,又有磁县东关桥、广府弘济桥、柳林古闸等水工遗存,还有磁州窑烧制技艺、冀南皮影戏、曲周龙灯、太极拳、成语典故文化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中,该市聚焦沿线历史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掘沿河历史文化,全河段构建璀璨文化带,进一步叫响“成语之都、太极之乡”“邯郸,一座等了您三千年的城”品牌。对滏阳河沿线富集的历史文化遗存,通过文化创新、场所再利用等手段,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将丰富的历史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大力推动文旅融合,配套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展示滏阳河沿线华夏文明发展演变史,打造具有邯郸滏阳河特色的文化节点。峰峰矿区做好滏阳河源头文化,磁县做大漕运文化,主城区打造赵文化体验空间,滏阳河沿线各县区各扬其长、美美与共,让重生的滏阳河激发城市活力,带动城市复兴。

本文地址:http://www.mafwo.cn/qichepinglun/2022/yswmysxc__hdqltjfyhqystxf_44771.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