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快讯

抗日薪火永相传福将张铚秀将军和妻子丁亚华家族的反侵略一百年

2025-01-15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可是葭明通一乡村老朽,识短才涩,翻阅历史时候脑子里总是想起小时候看的戏文和听的大鼓书,常常感觉用旧传统来评价历史人物,也不失为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尤其在看到苦难中男女两情相悦走向幸福人生的时候,画面感总会涌现,“咚、咚、咚!列位看官,‘千里姻缘一线牵,世事都由前世定。祖辈积德儿孙享,儿孙积福传家长。’一个人有福气他总是有原因的,且听俺唱段大鼓慢慢道来。”

  如果说一名军人自13岁于1928年参加土地革命战争始,经历全程万里长征到达陕北后,再受命返回江西中央苏区跟随陈毅元帅扩大游击战,旋即挺进苏鲁豫皖大平原地区编成新四军开辟抗日根据地和日寇缠斗7年,又参加解放战争,打过孟良崮,打过淮海战役,武装渡过长江天堑,打下了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在南京东路和外滩,留下了解放军露宿街头不扰民的佳话。

  建国后又北上朝鲜率领26军搞出了“攻不破的铁三角”阵线,打败了美国人领导的所谓“联合国军”。

  南疆烽烟起,廉颇老矣,此人古稀之年披挂再上阵,随即担任云南省委书记兼昆明军区司令员,多次指挥部队狠狠教训了越南好几次,收复了老山和者阴山,差一点打进河内。

  从儿童团号手参加农民暴动开始,加入红军当一名普通战士、副班长、班长、副排长、排长、副连长、连长、营长、游击大队队长、团长、副旅长兼参谋长、旅长、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副军长、代理军长、军长、1955年授少将军衔、又任山东省委副书记、云南省委书记兼昆明军区司令员。

  57年来,此军人累积战功而慢慢升职,一步一个台阶,稳扎稳打,从来没有受过大伤,没有打过败仗,没有犯过错误。最难得可贵的是,他在共和国历次政治运动和路线斗争中也从来没有被斗争过被打击过,每一次他都做出了了正确的选择。

  丁汝昌父亲丁灿勋虽然是一届农民,见识却也不凡,没有像与他同时代的广大劳苦大众一样,直接让孩子失学去做一个文盲。

  这一年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六年,签订《南京条约》后四年。为了赔付给英国在《南京条约》中规定的2100万两白银;为了应付接踵而来的美国和法国的趁火打劫,大清朝对其治下人民搜刮日甚一日,导致了劳动力、农产品都很不值钱。

  丁汝昌失学!开始四处给人打短工,放牛、放鸭、摆渡船、农忙短工等什么也干。此时他只有十岁,真是苦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然而不仅日月不太平,丁汝昌的个人生活也“命运多舛”。先是家乡发生了严重灾荒,父母挨不过,先后病亡,留下了十五岁的孤儿丁汝昌。

  三年后石头镇又来了太平天国的神兵。这一年丁汝昌是一个无父无母的18岁豆腐店学徒,还在给他的老板白白打工,一分工钱也无。

  丁汝昌在太平军中干得还不错,凭着个人武勇,苦打苦拼,总算也当上了一个小小军官,交了几个朋友。

  可惜太平天国不正常,“天京事变”后五年,1861年,丁汝昌终于对为之战斗了七年的太平天国失去了信心。

  清朝军队中是曾国藩和李鸿章当家,这两个人倒是很能做到有功即赏。丁汝昌在加入清朝阵营当年就积累战功官升千总,任哨官。

  第二年李鸿章组建淮军,欣赏丁汝昌才干,亲自带了丁汝昌坐船去到上海,让他加入了刘铭传的“铭字营”。统领马队,升任营官,授参将军衔。

  丁汝昌在太平军七年不得伸展其才干,在李鸿章手下两年而至参将,可见太平天国埋没人才之狠了,不败亡没有天理。

  太平天国败亡后,丁汝昌跟着刘铭传南征北战又打捻军,在此期间结识到了一个好朋友冯有茂。记住这个人,在丁汝昌殉国后 ,这个人和丁家发生了很大的交葛。这个冯友茂是冯玉祥的亲爹。

  到了1874年,日本三千士兵强行登上了台湾岛,逼迫清朝签订了《中日台湾事件专约》,霸占走了琉球岛。清政府不思抵抗,忽然宣布“裁军节饷”,勒令丁汝昌解散军队退休。

  这一年丁汝昌38岁,正当壮年,专门打仗已经二十年了。众所周知的善谋能战,大清如此裁军,不亡才怪。

  但丁汝昌不是 ,他是一名忠义为国的大将军。也幸好丁汝昌有一个好夫人魏氏,大家小姐,读书知礼,劝慰丈夫说:“咱们家现在还有几亩田地,足够吃饱肚子,你一身本事,还怕国家不用你?等着就是了。”

  这一等等了五年,“大清裱糊匠”李鸿章筹建北洋海军想起了老部下丁汝昌。派丁汝昌出使欧洲,领回了花费巨额资金买来的两艘英制巡洋舰。在英国丁汝昌还见了维多利亚女王以及诸多的舰艇建造师和设计师。还转弯去了德国考察了一番,因为当时德国是军事科技最发达的国家。

  北洋海军的最主要敌人就是日本海军。早些年的西方侵略者们这时候正在欧洲打成一团,刚刚结束了“克里米亚战争”、“普法战争”、“俄土战争”,喘息未定。美国“南北战争”的伤口也还没有愈合,无暇他顾。美欧列强这时候最希望的是大清花钱买他们的战舰大炮,同时也卖给日本。真够坏的。

  最值得一提的是,1886年,丁汝昌将军率定远舰访问日本,结果大清士兵上岸游玩和日本警察爆发了冲突,互有损伤,但大清朝在日本是客人啊!多方交涉下,丁汝昌逼迫日本人赔了五万银元才罢休。

  回国之后,上书李鸿章在刘公岛办了“水师学堂”、在旅顺办了“水雷学堂”、在山海关办了“枪炮学堂”,志在为中国培养海军人才。

  大清朝廷对北洋水师的供应,连烧蒸汽机的煤炭也供应不足,更遑论其他物资了,丁汝昌甚至用了贿赂手段好容易请求了煤炭来,还要被朝中皇亲贵胄层层扒皮。

  基于敌我实际力量对比,战场真实状况,丁汝昌决定面对日本挑衅采取“凭岛固守”战术,就好比战国廉颇筑垒固守,疲惫秦军一样。北洋水师死守刘公岛和威海炮台,打日本一个“以逸待劳”。

  可是这世间“赵括”何其多也,大清朝廷一帮子所谓“清流党”啥也不懂,自以为读过几本兵书,饱食了国家俸禄,一定要“刷存在感”,极尽能事地叫嚣、鼓动舆论逼迫丁汝昌主动出击。丁汝昌和他们一谈战争专业问题,满朝文武劲头更足,引经据典,纷纷上奏弹劾丁汝昌怯战。甚至有一帮子更龌龊的家伙直接从私生活上攻击丁汝昌,号称要“法办丁汝昌”。

  指望远在北京朝廷上的那些清流党人物派援兵来救是指望不上的,哪些人这时候摇身一变,又开始指责丁汝昌殆误战机、不会打仗了。

  尹东佑享信上写的是世界文明发展简史,吹的是日本的“更张新政”。从中国科举制度写到现实世界政治,写完日本的政治革新又写大清的守旧颟顸,又写法国又写土耳其。着重批判了清朝“文艺选官”,矛头直指清流党。

  至清国而有今日之败者,固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通变之所由致也。夫取士必以考试,考试必由文艺,于是乎执政之大臣,当道之达宪,必由文艺以相升擢。文艺乃为显荣之梯阶耳,岂足济夫实效?

  威海卫炮台的炮口已经调转炮口,直指刘公岛,全岛生灵糜烂在即。全岛的百姓和官兵还有那些残存的舰艇眼看要化为烟灰。

  早有一大帮子百姓和官兵,聚集在了丁汝昌辕门外,请求提督大人给留他们一条生活,给国家留下一点以后再战的力量。暂且投降算了。

  朝廷那些“文艺执政大臣”正磨刀霍霍,准备杀丁汝昌以洗刷他们先前的“鼓动开战之罪”!如果丁汝昌带领了全部幸存将士投降,恐怕全部将士都会被朝廷治罪杀头。

  “失败之责,由我一人担着好了,诸位将士国人,继续努力,‘更张新政”,打败侵略者。’”丁汝昌虽然没有明白这么说,其行为逻辑是如此表达的。

  消息传到安徽庐江县,魏氏夫人听闻丈夫殉国身亡,悲愤交加又无能为力,吞了一块金子也追随丈夫而去了。

  丁家后代大概有20多人直接参加了后来的抗日战争,有人是士兵,有人当上了将军,也有人干其他工作为抗日出力。

  丁亚华参加抗日活动很早,完全是受家庭熏陶。她父亲丁智仁从小就习武,后来就参军。参加的是冯玉祥的军队,冯玉祥的父亲冯友茂早年也在刘铭传部下当过兵,直接领导就是丁汝昌。冯丁两家是世交,丁智仁算是比冯玉祥小一辈。

  冯玉祥也知道这一点,一只眼睁一只眼闭而已。后来1937年“七七事变”后,冯玉祥干脆把丁智仁派去了延安,也算是他在延安的代理人。

  丁智仁虽然走了,丁家的传统却没有丢,他的三个孩子大女儿丁亚华、二女儿丁亚芳和儿子丁星武先后都加入了共产党,继续打击日本侵略者。

  1922年,丁汝昌去世的第27年,丁亚华出生了。从17岁开始,丁亚华就开始参加地下党活动,帮着父亲不知传送了多少情报和消息。1942年,20岁的丁亚华在安徽巢县加入了共产党并参加了新四军,跟随着新四军和日寇缠战不休。

  那个年代,我党每一个连队中必须要有文化教员,这对提高军队素质大有裨益,也是我军战无不胜的法宝之一。

  这时候的张铚秀将军虽然贵为团长,可不是老头子,他在这一年才27岁,还是一个年轻人,还未婚配。

  张铚秀毕竟是团长,直接去找了管理他结婚事宜的师政治部代理主任兼机关党委会书记黄火星,星,“喂,我说老黄,我的结婚报告组织上为什么不批?”

  张铚秀这才想起,原来两个人太情深意切了,只在报告上强调了两个人因为爱情想要结婚,却把政治面貌这回事忘了,“她是党员,她是党员,早就是了。”张铚秀慌忙说道。

  认真说起来,两个人可不算“门当户对”,一个是将门之女,富家小姐,生活在安徽富足平原地带;一个是江西省大山中的放牛娃。按说怎么也不应该走到一起。

  这时候的张铚秀将军为了抗日大业,早在延安就进过“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算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抗战指挥官了。

  曾祖宁死不降,父兄牺牲在战场。三代抗日五人亡,炎黄子孙有志气。大好河山寸土不让,民族尊严至高无上。(丁亚华三伯一家也是革命家庭:女婿参加了新四军,在皖南事变中牺牲;另一个侄子丁荣伦是地下特工,在抗日战争中牺牲;侄子丁荣经是空军飞行员,新中国成立前夕被国军残酷杀害。)

  张铚秀13岁就参加了农民暴动反抗压迫,15岁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8岁参加红军担任战士,次年入党。

  战士、副班长、班长、副排长、排长、副连长、连长,完全是一步一个脚印血与火里战斗出来的,年纪轻轻就锻炼成了一名久经考验的老战士。

  200块银元是很大一笔钱,如果他就此脱离革命队伍,从此完全可以过上富足生活。红军中不是没有发生过这种事情,林彪的表弟就背着120块银元逃跑了,差一点害林彪被枪毙。

  到达陕北后,组织上把他送进了“抗日军政大学”学习,这为他后来指挥更多军队,担负更大责任奠定了文化和理论基础。

  毕业之后是1937年,卢沟桥“七七事变”后三个月,党中央决定让张铚秀带两个人重新走回长征出发地“湘赣莲花永新游击区”去,也即是以前的“中央苏区”去,去投奔留守苏区的陈毅元帅以扩大游击战。永新县正是张将军的桑梓之地。

  张将军欣然受命,先穿过重重封锁线到了武汉,武汉有一个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周恩来在那里主管一切,亲切接见了张铚秀一行三人。

  亲切自是亲切,给的活动经费却少得可怜,三个人给了十块银元。没有办法,党那时候很穷,为国抗战的人也都很穷。

  尽管只有十元的经费,三个人化妆成国民党军官一路省吃俭用,还是回到了江西,找到了组织。张铚秀被委以“湘赣游击大队第2中队中队长”。张将军的哥哥张成秀听说弟弟回老家了,高兴异常,一路寻了来,兄弟相见,悲欣交集,未语先泪。

  哭完了,张铚秀拿出了省下的两块银元叫给了哥哥,“这是组织的钱,你回家之后要带领乡亲们继续闹革命啊!”

  兄弟分别两个月后,张铚秀转身奔赴了抗日战场,他的游击大队改名字为“新四军抗日先遣支队第一中队”,他担任中队长。

  至此,因为共同挺进了“沦陷区”收复失地,“千里姻缘一线牵”,张铚秀遇到了丁亚华,战火纷飞中两情相悦,结婚成家。

  部队始终处在随时转移中,并没有供张铚秀和丁亚华结婚的房间。在安徽无为县,张铚秀和丁亚华借了一间民房,又找了两块草垫子铺在地上,把军被往上一铺,就算是洞房了。

  那个时候,新四军部队吃饭、穿衣,包括医药和武器弹药,基本要靠自力更生解决。所有干部都要动手开荒,种点粮食蔬菜啥的,有的还养些鸡鸭鹅。有些时候,张铚秀还和警卫员一起,晚上下稻田抓田鸡、捉黄鳝,改善生活。

  但老话讲,“父慈子更孝,夫唱妇亦随。老幼皆同乐,家和万事兴。”日子好不好,家庭兴不兴,和穷富无关系。

  丁亚华夫唱妇随,担任56团供应处党支部书记,带领官兵和家属办起了被服、织布、弹花、毛巾、鞋袜等小工厂,为抗日事业的物资储备贡献了力量。

  不是的,是真的穷。建国之前,部队都是供给制,虽然真穷着,倒还好点,总不至于向人家张口借钱。实行工资制后,张将军家更穷了,钱直接不够花。

  他老家永新虹桥村在旧时代没有几亩水浇地,自从他有了工资后,多次带头捐款给村里修建了水利设施,建了小发电站,因为村里有不少他牺牲战友的家人啊!

  张将军虽然是军人出身,也关注养蚕事业,他支持永新县搞过一个“东桑西移”项目,现如今种桑养蚕是永新县的支柱产业之一了。要研究本职工作之外的东西,免不了又要花钱,花的都是他自己的钱。

  张将军家养着烈士的子女之外,凡被他知道了哪家牺牲战友的家人生活困难的时候,他都要主动去提供经济帮助。如果遇到了这些人上门借告,他是借钱也要满足来者。

  有一次,家中保姆伸手向他要钱买米,张将军一摸兜,竟然身无分文,想了想,发工资还要一段时日,张嘴对保姆说:“要不,你先借我家点钱吧?”

  借钱给人的人总是比较牛气的,也有资格牛气。保姆“训斥”将军说:“你以后不要再穷大方了,人家向你借钱你就借。”

  有一次张铚秀将军去大理军分区视察,军分区领导准备好了饭菜和茅台酒,那时候干部吃工作餐,接待标准之外,喝一杯茶都要自个付钱的,毛主席都不能例外。

  张铚秀将军看了接待标准,转身就让自己的秘书去车里拿苞谷酒。军分区领导急忙把秘书拦下,准备派人去买其他好酒,但张铚秀却说自己喝不惯好酒,公家钱花着也心疼,这苞谷酒又好喝又便宜,用自己的工资买喝着也香。

  张铚秀将军和丁亚华夫妻俩双双活到了21世纪,一个活了95岁,一个活了96岁,在一起度过了75年的“钻石婚姻”美好生活,可谓双双有福了。

本文地址:http://www.mafwo.cn/qichekuaixun/2025/krxhyxcfjz_xjjhqzdyhjzdfqlybn_85826.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