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快讯

关于剑客情缘之古道惊风这到底是个什么梗?

2022-12-24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2021年8月20日,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经典瞬间全球瞩目,也迅速成为各大媒体和网友热议话题,热情爆棚的网友纷纷跟帖留言:“期待英雄早日凯旋”。

  而在“飞天梦”实现的背后,有这么一群不甘寂寞、扎根戈壁,为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甘愿做一枚道钉的“无名英雄”。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有一条穿越巴丹吉林沙漠腹地,连接着发射场的“航天生命线”,周边分布着大大小小30多个点号,生活在这里的官兵常年与风沙为伍,同寂寞作伴,谱写了一曲曲身居戈壁小点,志在强军报国的航天赞曲。

  “虽然我们不在航天发射一线,但是我们打响的是航天发射任务的第一枪,我们管辖线路内的每一根钢轨,每一枚螺栓都和航天发射任务息息相关。”铁路线上,“连长”樊新喜正在为战士们讲述自身岗位重要性。如果你走近一瞧会发现,这个“连长”肩上竟然佩戴着中校军衔!这是怎么回事?

  佩戴“中校”军衔的军官竟然只是一个小“连长”?他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又是什么让他甘愿“埋没”在这个小小的点号?

  身材瘦高,眼睛不大但炯炯有神,黝黑的脸庞下永远透露着一丝不服输的性格,因为说话总是面带微笑的缘故,战友们给他送上“喜哥”的雅称。“喜哥”2002年入伍,两年的军营生活更加坚定了他励志军营的决心,功夫不负有心人,2004年“喜哥”如愿以偿考取了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军校,军校生活的打磨让“喜哥”的业务水平更加精湛。

  “我要回到那片西北戈壁!”毕业那天,与同校战友聊及分配事宜时,“喜哥”眼神中闪过一丝坚毅,随后,“喜哥”主动申请回到原单位,从事铁路沿线通信工作,十年磨一剑,他在通信岗位一干就是十年时间,无论是普通物资接运专列还是航天试验产品运输,“喜哥”总是亲临一线,将所有设施设备严格检查一遍,确保专列运输万无一失。也正是因为这种工作态度,通信保障从未出过任何差错,得到上级领导和广大官兵的一致认可。

  2018年,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他被委任为副营长,职务的转变带来的是更大的挑战,不仅要负责沿线通信问题,更要熟悉各种铁路专业知识。

  他坚信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为此他走遍管辖范围内所有点号,深入了解每个点号承担的使命任务,利用休息时间为自己“充电”,深入学习铁路专业知识。

  2012年,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接运任务全面展开,他一心扑在工作上,走遍辖内全部点号查看通信设备状态,多次回到东风参与任务相关会议,却没有回家看望家人。

  等到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安全抵达发射场,精神紧绷的他终于松了口气,“你也是够拼的,这回可以回家看看了吧?小心嫂子回家收拾你!”看着满脸疲惫的他,战友们纷纷调侃道。

  “你嫂子她能理解我!”虽然嘴上这么说,其实“喜哥”还是怕妻子责怪,当他蹑手蹑脚地走进家的时候,发现妻子闫丽娜早已做好了饭菜等她回家,看着眼前善解人意的她,“喜哥”一把将妻子搂入怀中。

  70公里点号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干旱少雨,全年有300多天风沙期,且铁路线路周边呈现倒梯形,沙子借着风力将铁道掩埋,清理流沙是70公里点号官兵的首要职责。

  因为连长外出学习、指导员休假且航天运输任务繁重,上级委任樊新喜到沿线最为艰苦的点号代职连长,接到“降职”命令的他,没有一丝抱怨,火速赶往新单位就职。

  “只有工作在一线,才能全面掌握线路技术状态!”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无论是螺栓紧固、线路涂油,还是线路清沙、改道拨道现场,哪里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每天都要带领官兵将线路状态检查一遍,确保符合任务要求。

  2021年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进场前夕,肆虐的狂风席卷了沙子堆积在铁路两侧,为了不影响任务安全,他带着点号官兵毅然奔赴向这片只属于他们的“战场”。

  夏日的戈壁滩就像是个大型的“蒸拿房”,临近40度的高温,铁轨温度甚至高达80摄氏度,风夹杂着沙子吹打在脸上生疼,在这种工作环境下,他带领着官兵奋战近6个小时,终于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进场24小时前完成了清沙任务,大家看着相互间“土头土脸”的样子,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入伍近20年来,“喜哥”先后完成了以“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三号”为龙头的试验运输、演训专列进出场和其他各项运输保障任务,编写的《当前形势下单位巡道模式思考》《试论铁路通信机房的保障与维护》等论文多次被评选为优秀论文,获得三等功2次、优秀共产党员2次、优秀共青团干部3次、嘉奖一次,面对诸多荣誉,他总是那句话“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

  建厂初期,铁路官兵以牺牲120名官兵的壮歌,铺设了这条航天大动脉,这条铁路承担着航天产品运输、沿线各地部分农业产品和生产生活所需物资的任务。

  铁路沿线多个点号多则十多人、少则三五人,主要负责这条铁路的日常维修维护任务,他们中有“缺水不缺精神”的61点号官兵,更有建设“沙枣文化”的108点号官兵,还有“与风沙斗其乐无穷”的70点号官兵。

  60多年的坚守孕育出了“铁心向党、铁骨担重、铁胆无畏、铁血铸魂”的道钉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关、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完成极难险重任务”的铁牛作风,也正是这种精神坚定着他们扎根点号、矢志航天的信心决心。

  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到中国航天员一次次征战太空,一代代铁路官兵植根于这片戈壁,用青春和热血助力于祖国航天事业发展,每逢火箭腾飞。他们却只能在大漠戈壁深处仰望长空、默默送上祝福……

本文地址:http://www.mafwo.cn/qichekuaixun/2022/gyjkqyzgdjfzddsgsmg__47763.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