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观察

照子来了~_陕北

2022-10-01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在刚刚结束的2019年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信天游”杯酒曲擂台赛上,一位70多岁老人嘹亮的歌声,底气十足的演唱,引起了游客的注意。

  “照子来了”“是照子,快看!”人群中很快有人认出台上的老人就是神木大有名气的民间艺人“照子”,大家纷纷拿起手机拍照录制。

  赛后,小编第一时间拜访了照子老人,聆听他与陕北民歌的渊源,有幸录制了照子现场说唱的陕北民歌道情、说书。精彩视频一起来欣赏~

  酒曲是陕北地区特有的民间文化,酒桌上人们即兴演唱,借酒抒发情感,酒曲既是艺术欣赏的美餐,更是人文历史的记录和展示。

  道情是陕北民歌中的一种唱法,以唱腔为主,听起来不同凡响,唱起来震撼有力,以广场艺术的形式流传于民间,广为众人传唱。

  说书的最大特点是取材于民,由农民自己创作自己表演,语言来源于生活,富有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颇受当地百姓喜爱。

  照子原名叫贺文彪,在神木以南一带,提起陕北说书人,很多人第一印象便是头戴手巾,一边拉三弦一边打快板,现场即兴说唱的照子。

  照子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从小喜欢文艺的他13岁时就跟着村里的道情班子开始学艺,后来自己逐渐自学说书、唱酒曲。在当时的大集体时代,农民靠在生产队里劳动,挣取每日的工分来维持生计,为了贴补家用,等到冬天农闲时,照子便与邻村的伙伴结伴说书,从忆苦思甜到人民生活有希望,照子总能即兴编词说唱。接地气的词曲唱出了乡邻的心声,大家对照子的演出从认可到依赖,渐渐地,照子的名气在万镇、马镇、乔岔滩一代越来越大。

  “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听一场,有一次去乔岔滩说书从正月一直持续说到二月,走都走不了,很多村民都自发筹钱听说书。”回想起当时的情景,照子的脸上写满得意。

  这之后,照子先后代表村镇在神木文化馆进行演出。最让他引以为傲的是,在神木市举办的民歌比赛中取得第八名的好成绩,照子说,“当时参赛的有86人,不少都是专业选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很不容易。”

  1970年,黄河天桥电站工程正式破土动工,榆林各市县乡镇援建,照子有幸被推荐为神木营的民工连连长,带领200余人前往府谷投入天桥水电站修建工程中,一干就是8年。8年间,照子在工作的同时还加入了宣传队,“当时神木营、府谷营、榆林营,三个营为一个分会,每个营都有一个报道员,收集宣传材料,再由我们进行宣传,形式多样,打快板说书是最常见的,主要是宣传先进劳模、好人好事,激励更多的人向先进看齐,以说书为主,唱歌为辅。”靠着说书宣传,照子出席了三省八县的先进工作者大会。

  为了传承陕北民歌文化,照子先后收了多个徒弟,在神木说书界小有名气的刘明明、马亮亮、刘灵灵都是照子的得意门生,师徒几人经常走街串巷,将黄土地上的陕北文化传递给千家万户,极大地鼓舞着穷苦的老百姓向着美好生活不断奋进。

  一个人做一件事简单,坚持一辈子却很难。如今,已经是古稀之年照子依旧歌声不辍,60多年里,照子传唱的陕北民歌高达200多首,一曲曲代表黄土高原文化符号的曲调,饱含着陕北人的精神基因,照子不仅见证了陕北民歌的发展变迁,更以实际行动演绎陕北民歌,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了红色基因,让神木人在他的歌声中感受不同历史时期陕北民歌带来的正能量。

本文地址:http://www.mafwo.cn/qicheguancha/2022/zzll__sb_43989.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