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观察

首届国际非遗交流周(陕西·渭南)之“澄城刺绣”

2022-08-15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传承非遗,创享美好。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渭南市人民政府承办,中共渭南市委宣传部(渭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渭南市文化旅游局、渭南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协办的“首届国际非遗交流周(陕西·渭南)”8月9日在渭南市人民公园南广场盛大启幕。这是我省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文明交流、民心交融,推进非遗文化走出国门、享誉世界的重要举措。

  渭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素有华夏之根、文化之源、三圣故里、将相之乡的美誉。华山耸立,黄河奔流的渭南还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7项,省级112项,市级311项,位居陕西省之首,是公认的“戏曲之乡”“鼓舞之乡”和“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渭南的自然景观、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珠联璧合,是这片华夏热土耀眼炫目的宝贵财富。今天勤劳、智慧、热情的渭南人民,张开双臂欢迎国内外的朋友,让我们一起走进渭南,认识非遗,感受非遗,爱上非遗,传承非遗。

  澄城刺绣历史悠久,富有深刻的民俗文化内涵和黄河文化粗犷的艺术特征。在澄城,民间刺绣主要以母女、婆媳、邻里之间的口传心授为传承方式,以观赏与实用体现其价值。

  澄城刺绣针工娴熟,绣出的花草如刀刻一样齐整,绣品以裹肚、围裙、绣球、虎头鞋为主。题材涉及中民俗风情、动物花草、神话传说和戏曲人物,无所不包,花形简洁大方,配色淡雅清秀,运用丰富的想象和托物寄意手法,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位于澄城县城西街南侧城隍庙山门处、坐北向南的澄城城隍庙乐楼,创建于唐贞元十三年(797年),明万历十年(1582年)整修重建,石柱石础等部分构件仍为唐时原物。明清以来屡经修葺,现存建筑基本保持明代风格。古时每当初一、十五或过庙会时,人们就要击鼓敲钟奏乐,祭祀敬神,后人取古乐祀神之意,故名乐楼。

  中楼为重檐三滴水歇山顶,楼身面阔、进深均为三间,楼高二层,底层带回廊,上层出挑平座栏杆,斗拱形式多样,内设木楼梯、可供游人登临,顶部置八卦藻井,装饰火焰宝珠图案,有很高的观赏游览价值。

本文地址:http://www.mafwo.cn/qicheguancha/2022/sjgjfyjlz_sx_wn_z_cccx__42001.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非遗传承人不再担心技艺失传了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