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观察

好评返现缘何禁而难止

2022-09-08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 好评返现本质还是流量造假,即花钱购买好评。这种行为不仅欺骗和误导消费者,还对其他同类商家构成不正当竞争

  ● 好评返现这种行为事实上存在商家与消费者“共同违法”的可能,消费者应该明白这种行为“不能为也不应为”

  ● 商家诱导评价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不利于平台生态建设。需要构建各方参与、警示防范、一揽子系统化的争议解决机制和违法惩戒机制,平台应该通过制定规则、加强管理等方式来确保评价内容的客观线元红包”“亲亲您好,商品还满意吗?我们正在月底冲业绩,能否请您给出好评,我们可以提供红包奖励”“提供好评截图给您返现哦,还可以参与店铺抽奖”……

  事实上,这种好评返现行为在政策层面被明令禁止,部分网购平台也在平台规则中明文规定禁止好评返现,一些商家因存在好评返现行为被有关部门处罚。然而,《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实践中仍有大量商家采用多种方式以“返现”利诱消费者给出好评,甚至有不少消费者已经成了好评返现的拥趸。

  多名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好评返现本质还是流量造假,即花钱购买好评。这种行为不仅欺骗和误导消费者,而且对其他同类商家构成不正当竞争,必须加以治理。建议从监管部门到相关平台,加强监管和规则制定,同时加强消费者对好评返现行为的警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许航在网上花5元买了一包辣条,打开包裹之后掉落一张红色的卡片,上面用醒目的黄色大字写着:“联系客服带图好评返现3元”,下面还注明商品、服务等选项均要点满五星好评。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许航按照卡片上的内容给出好评,联系客服之后,对方果然发来3元红包。

  在许航所说的店铺内,记者看到,该款商品已有近2000条评价,全部是好评。排在前列的评价全部是带图的。这样的好评返现行为在各个网购平台、外卖平台上屡见不鲜。在某社交平台上,记者以“好评返现”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看到多名网友或吐槽或分享自己网购后遇到的好评返现行为。

  记者调查发现,不仅有好评返现行为的商家数量众多,而且商家们为了索要好评套路众多,除最基本的在商品包裹内夹放好评返现的小卡片以外,有的商家还会通过线上客服或电话、短信等方式,联系消费者,以“绩效考核”等为由,请求消费者给出好评,并承诺给予现金奖励;还有的商家会以好评后参与店铺抽奖,并承诺百分百中奖吸引消费者给出好评。而所谓“返现”行为,并非全部返还现金,有的商家还会以店铺代金券、购物券、小礼品等形式回馈消费者的好评。

  某购物平台商家秦先生告诉记者,按照平台规则,消费者购物后其评价和店铺评分及商家信誉分是直接挂钩的,消费者的一条好评不仅能够增加店铺评分,而且还会增加店铺信誉分,差评正好相反。

  “消费者高质量评价,是指字数多、内容丰富、带图的评价,有很大的可能成为商品的热门评价。这样的好评不仅可以让其他消费者浏览商品查看评价时留下好印象,而且店铺好评分数和信誉分与商家在平台上的推荐指数息息相关,好评数多意味着消费者在搜索同类商品时被平台推荐到前列的可能性提高。”秦先生说,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商家愿意提供好评返现,实际上相当于用极小的成本为自己的商品进行包装推广。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韬告诉记者,从电子商务经营活动的角度来看,卖家开展的好评返现活动,可能会出现促使消费者通过不正当、非公正客观的好评而获利的情况,属于电子商务经营者诱导用户给好评的虚假宣传行为;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角度来看,该行为会促使部分消费者非出于本意编造虚假的消费评价,可能会侵犯其他消费者的知情权;从反不正当竞争的角度来看,该行为属于对用户评价作虚假商业宣传,卖家亦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张韬说,与一直被诟病的网络水军刷好评相比,好评返现行为存在真实的交易,只是评价可能是虚假的,而网络水军刷好评可能存在虚构交易的行为,两者的行为性质不同,但是都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且好评返现行为表现得更为隐蔽,难以发现。

  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法治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胡钢认为,好评返现,系经营者诱导消费者作出虚假评价,涉嫌违背民法典所规定的公平、自愿、诚信原则,侵害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定的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构成违反广告法的虚假广告、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电子商务法的虚假宣传,应依法全面规制。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分析,究其原因,首先是好评对商家很重要。消费者对商家的评价,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商家的信誉形象。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无法现场查看具体的商品,商家的介绍和其他消费者的评价就成为消费者作出购买选择的判断依据。其次是受利益驱使。好评多的商家,自然会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同时也会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因此,即使平台明文禁止好评返现,这一现象仍然屡禁不止。此外是不容易发现和不容易监管。好评返现属于商家和用户之间的一种“协商”行为,如果用户同意接受好评返现方式,平台和监管部门往往很难发现,也很难对商家进行实质性的处理。对于好评返现行为,各平台是如何规定的?

  近日,记者咨询了网购、外卖等相关平台客服,询问如果消费者遇到商家存在好评返现行为,应该如何处理。各平台客服均回复称平台明确禁止好评返现行为,支持消费者向平台举报。

  某大型网购平台客服表示:“这是卖家的私人承诺行为,严重违反平台规定。如您已购买该商家的商品,您可以在商品页面进行举报。”在其提供的举报类型中,好评返现被划分在“骚扰辱骂举报-频繁邀好评”一列。但记者按流程操作后发现,该举报内容主要针对商家对消费者进行骚扰辱骂,在必选项中仅有骚扰辱骂方式是电话还是短信,和实际中的好评返现情况不完全相符。

  记者还就举报后商家可能面临哪些处罚询问了相关客服,客服表示需要“视情况而定”。然而,记者进一步询问如果消费者给了好评,承诺返现的商家反悔,平台是否可以进行协商索要返现,之前说“平台禁止任何不真实评价行为”的客服却表示“可以帮助协商”。

  在陈音江看来,商家诱导评价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也不利于平台生态建设,平台应该通过制定规则、加强管理等方式来确保评价内容的客观真实。

  除一些购物平台存在对好评返现行为治理有限的情况外,部分消费者在遇到商家好评返现行为时,为了利益给出好评。

  在某社交媒体“好评返现”的话题下,不少网友晒出好评以及转账截图,表示好评返现已经成了自己的一项收入来源。更有网友表示自己收到的商品、外卖一点也不好,但由于本身价格不高,为了好评返现,还是昧着良心给了好评。

  来自河南省郑州市的张女士就认为,“好评返现虽然也就几元钱,但积少成多。反正是我自己买的东西,我给出好评,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一些消费者对好评返现行为的不在意甚至选择顺从,是为了蝇头小利破坏市场公平秩序的行为。张韬说,好评返现这种行为事实上存在商家与消费者“共同违法”的可能,消费者应该明白这种行为“不能为也不应为”。

  据受访专家介绍,根据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好评返现违法违规已是明确的事实。例如,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用户评价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电子商务法明确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2021年8月17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禁止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经营者不得采取以返现、红包、卡券等方式足以诱导用户作出指定评价、点赞、转发、定向投票等互动行为。2021年底,部分电商平台调整评价规范政策,规定卖家不得自行或通过第三方要求买家只写好评、修改评价、追加评价等;不得以物质或金钱承诺为条件鼓励、引导买家进行好评等。

  实践中,已有商家因为好评返现行为被有关部门处罚。如杭州抖淘贸易有限公司因在包装里附带5星好评卡被市场监管部门罚款1万元。

  在胡钢看来,治理好评返现这种评价扭曲的不当行为,需要构建各方参与、警示防范、一揽子系统化的争议解决机制和违法惩戒机制,而监管是防范治理的主体和基础,监管机关在依法调查处罚的基础上,可以督导约谈经营者及时改正完善。

  陈音江认为,一般情况下,商家开展好评返现活动,都是“一对一”私下向消费者提出好评返现的请求,确实存在一定的监管难度。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大政策和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大日常监管和处罚的力度,要综合运用行政约谈、公开曝光、信用惩戒等多种监管方式,引导和督促商家诚信守法经营。

  陈音江说,平台应该通过制定规则、加强管理等方式来确保评价内容的客观真实,一旦发现商家存在好评返现的诱导行为,或者发现存在明显诱导性的评论内容,要依据平台规则予以删除,并对涉事商家公开曝光,让消费者知道哪些商家有过这类诱导造假行为。

  张韬建议,平台对于商家进行好评返现行为可以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例如,可以根据情节严重的情况对相应的商家采取公告、限制交易或者暂停交易的措施。同时可以设置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不唯好评论。

  “应加大宣传,提高消费者的法治意识,让消费者知道好评返现行为属于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遇到这样的行为应该及时向平台投诉或者向监管机构举报。”张韬说。(见习记者孙天骄 记者陈 磊 漫画/高岳)

  本届展会上,德国电视网红大厨海尔曼用海尔的智能厨房为观众展示厨艺,引来众多观众围观称赞。华为展区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前来体验。新版华为笔记本电脑Matebook X Pro和带测量血压功能的智能手表华为WATCH D受到青睐。

  除了科普产品和内容质量良莠不齐,执法检查报告还指出一些地市、县区科普设施偏少,社区、农村科普设施规模缩减。

  “大科普”是科技教育、科学传播、科学普及、科学实践等一系列有助于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活动的综合;是地域、领域、主体等全覆盖的科普,是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互联网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基础功能不断增强,决定了网络安全保障意义重大。网络安全一旦遭到破坏,哪怕是某一局部范围内的安全功能丧失,都会使社会生活直接受到影响。

  本届服贸会吸引507家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线个,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了深入交流、密切合作的平台机遇。

  本组纪念邮票一套4枚,入选的四位科学家分别为地质学家刘东生、物理学家程开甲、数学家吴文俊和农学家袁隆平。

  9月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特聘教授谢和平团队与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倪萌、南京工业大学教授邵宗平在《自然—能源》发表研究成果。他们将机器学习、理论计算与陶瓷固体氧化物开发相结合,开发了一种经过实验验证的阴极材料机器学习筛选技术,快速、有效地从庞大的钙钛矿组分中筛选高活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

  国家统计局8月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为598.8,比上年增长35.4%,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新动能实现稳步成长,经济活力不断提升,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9月6日上午,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装备制造业优化升级,加快新能源汽车、工业母机、医疗装备、农机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电力装备等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

  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而当我们讨论高端制造业时,很大程度上也是在讨论现代服务业,比如技术、知识产权、数据要素等。

  在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空气质量已是共识,近年来中国推行的清洁空气措施又产生了哪些效果?

  2021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4041亿元人民币,产业投融资金额为201.2亿美元,同比增长40.4%。随着相关科技成果不断落地,应用场景更加丰富,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经过一个月的在轨测试,由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抓总研制的“创新X”系列首发星——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SATech-01),搭载的多个科学载荷按计划开展了测试,并获得首批科学成果。

  扁桃体大家并不陌生,它是重要的淋巴器官,因其产生的淋巴细胞和抗体,可以对付入侵的各种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发挥着抗细菌、抗病毒的防御功能,常常被称为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大门。

  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盘点过去10多年的女性科技人才政策,最为显著的变化之一就是从过去倾向于性别中立的立场调整为积极的差异化政策。

  跨越山海,终见曙光。9月6日,华为举办HUAWEI Mate50系列及全场景新品秋季发布会,时隔两年再次推出创新与尖端科技的集大成者——华为Mate50 系列。

  记者9月5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7月27日由力箭一号运载火箭送入预定轨道的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目前工作正常,卫星搭载的多个科学载荷按计划开展了测试,并获得首批科学成果。

本文地址:http://www.mafwo.cn/qicheguancha/2022/hpfxyhjenz_43087.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