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综合

相(xiāng)形(xíng)失(shī)色(sè)怎么上了热搜?

2024-02-16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千年盐都辞旧岁,中国灯城耀龙年。在喜气洋洋的诸多年俗烘托下,古老又现代的自贡再度被浓浓的年味儿包裹。忙碌、期待了一年的人们在充满仪式感的春节年俗活动中分享着获得感、幸福感。

  岁月不居,沧海桑田。时光改变了年俗的形式和载体,却没有改变中国人骨子里世代延续的思乡之情、团圆之愿,没有改变天下自贡人深埋心底的同一缕乡愁。

  2月11日晚,央视13套《共同关注》栏目播放了我市贡井区长土街道沙罗村连续19年举办“村晚”的新闻。在名为《沙罗村里过大年 “村晚”拉满新年仪式感》的此次报道中,沙罗村村民何寅仙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我们农村现在越来越好,我每年都参加,真的非常高兴!”该村党总支书记胡婷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沙罗村春晚是深烙在村民心中的文化印记,已经成为当地隆重的民俗活动,是大家庆祝美好生活的一种方式。

  从村里过年看大戏的悠久历史,到除夕守岁家家户户同看央视春晚,再到自办“村晚”大家一起自娱自乐。沙罗村里不断变化形式的这一年俗,正如我市各村镇“过年大戏”日益多样化的一个缩影。

  在自贡盐商文化研究会会长、资深媒体人陈茂君看来,过年是盐都先人留下的一道精美大餐,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千百年来,人们百吃不厌、百品不烦。“春节期间,以食为线,从吃年饭到拜年酒,还有元宵节‘偷青’,自贡的‘年俗味’可以说是其乐无穷。”他介绍道,从前的年饭大多不是在除夕夜吃,而是除夕的中午吃,叫“吃年饭”。年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饭,也是时间吃得最长的一顿饭,从大年三十中午吃到新年正月初一早上。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随着时代变迁,这首《忙年歌》里的年俗已经有了不小的变化,但春节时合家团聚,除旧迎新,祈祷新年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的味道,在自贡始终未变。

  据了解,今年我市各大酒店、餐厅在春节前的订餐业务十分火爆,不少餐厅的包席已经订至大年初八,可谓一桌难求。这一现象,折射出我市群众正在打破“年饭要在家里吃”的传统观念,对合格年饭的要求也从“吃饱、吃好”升级到吃得更轻松、更愉快。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古代,“岁”是一种收割和祭祀工具,“年”字表示庄稼成熟。人们以多种形式庆祝丰收、祭天祭祖、祛除鬼神,逐渐形成了过年的习俗。

  自贡的春节民俗丰富多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灯会。2月2日开幕的本届灯会以“灯汇天下 龙舞盐都”为主题,在三公里的游园主线里,从盘古开天地到三皇五帝,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从秦汉到隋唐,从宋元明清到新时代,以不同的彩灯一一精彩呈现,让观众在满园彩灯营造的叙事时空中,领略中华历史文化的魅力。历经八百年彩灯工匠的传承创新,“天下第一灯”不负众望再创辉煌,充分绽放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节庆文化典范的魅力,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观自贡灯,过中国年”一时间成为网上网下同样响亮的流行语。

  除了灯会,今年盐都还特意准备了“非遗大餐”,邀请全国游客来自贡过大年,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实实在在的行动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古色古香的盐业历史博物馆,吐火、变脸等川剧绝技让市民和游客近距离感受川剧的魅力;自流井老街,盐帮美食、手工体验、非遗文创集市等,让游客在市井烟火中感受浓浓的年味儿;在张家沱,璀璨夺目的非遗火龙铁花秀表演,让观众体验到“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绚丽盛景;在王爷庙,川剧折子戏、曲艺、杂技表演,让到场者体验到浓郁的自贡文化味儿……主城区里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年俗文化体验、非遗体验活动,为游客和市民献上了一场场特色各异的文化盛宴。

  在“珍藏”着盐都千年记忆的广袤乡村,“品味古镇悠悠 体验非遗魅力”精品旅游线路今年串起了艾叶古镇、仙市古镇、狮市古镇、赵化古镇等传统村落与乡愁文脉,让万千游客游走于历史古迹与热闹集市之中,体验古老与现代碰撞的独特感受,分享年俗文化、节庆活动、乡村美食的丰富多彩。

  据悉,这条精品线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包含了仙市古镇“龙运当头”玩灯节、富顺豆花文化旅游季、荣县大佛美食商品大庙会等民俗活动。游客可以观赏打铁花、酿酒、舞龙等非遗表演,体验火龙舞、火流星、河灯祈福等特色民俗,品尝“九大碗”等乡村特色菜肴,沿路探寻传统村落的根源与传承,实地感受有盐有味的自贡。

  文旅融合发展,非遗活态传承。在新旧年俗的无缝对接中,变的是载体,不变的是对更美好未来的追求,自贡深入实施‘文旅兴市’战略、加快建设世界文旅名城的步伐铿锵。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现在,飞驰的高铁让千年盐都接轨了时代,在成都、重庆等大城市奋斗的自贡人不断增加;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视频通话让天涯变得如隔咫尺。与此同时,旅游过年、线上拜年成为自贡人的春节新选项。

  “走再久我也是自贡人,还是觉得自贡的菜最好吃。”在南充市中心医院已工作二十多年的谢女士,今年春节在和爱人、孩子到广州来了一番浅游后,大年初三赶回了自贡,和亲朋好友吃了一顿迟来的团年饭,交流了一年来的变化、收获与感悟。

  今年春节,除了谢女士这样的“特种兵式”过法,还有不少自贡年轻人选择了在这难得的长假里出行,有的带上父母去欣赏祖国的壮丽山川,有的带着孩子去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古城开拓眼界,有的和爱人一起去逛各地庙会体味不同的民俗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春节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年俗也被注入了更趋多元的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春节,新技术催生出文旅新场景新业态,让文旅活动的体验提升、服务升级,吸引了更多外地游客来自贡过大年。在自贡方特恐龙王国,以AR、VR、球幕、巨幕等技术为加持,推出“神龙闹新春”活动,既有赛博恐龙大巡游、巴蜀青铜祭、无人机表演等特色项目,还通过迎新烟花秀、COSER巡街互动、欢乐音乐会、新春美食节等活动,让市民游客在虚拟与现实中,领略侏罗纪恐龙世界的奥秘和古巴蜀文化的神秘。“自贡,给我们一家人留下了美好的记忆!”2月13日晚,在浪漫烟花的送别中,来自成都的游客余婷说,“龙年春节,我们迎来孩子的5岁生日,这是我们生命中难忘的一天!”

  “尽管传统年俗好像少了,但团聚的记忆有了更多选择:过去,我们用大餐犒劳自己的胃;如今,我们用阖家旅游、文化消费犒劳自己的心。”正如川观新闻评论员刘志杰所言,我们有了更多承载亲情和年味的形式,但传承和坚守的依然是团圆祝福的初心。

  春节,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也是盐都儿女刻在心里、融进血液的文化基因。漂泊再远,春节也想回家团聚;平时再忙,春节也要陪伴家人,这才是年俗与年味的内核,也是天下自贡人千百年来维系同一缕乡愁的无声诺言。

本文地址:http://www.mafwo.cn/jinriqiche/2024/x_xi_ng_x_x_ng_s_sh__s_s__zmslrs__69346.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