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资讯

二十五载莲花情丨中西交融古今同在

2024-12-18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三巴”是葡文“圣保禄”的译音,1835年,圣保禄大教堂在经历了一场大火之后,仅余下正面前壁、大部分地基及石阶,石雕上同时交织着中西方文化的诸多元素。因为形似中国传统牌坊,澳门人将之称为“大三巴牌坊”。将中西文明如此轻松而完美地融合,正是澳门文化的特色。

  澳门虽小,但各种古迹遍布全城。除了拍照和记录,文物保护工作者最重要的工作是把每天的数据通过手机上的“澳门监测云”软件,即时上传回世界遗产监测中心。

  监测中心的同事则实时查看这些数据信息,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对建筑的“身体状况”进行系统化诊断。

  赵礼祺是一名轻轨维修员,上夜班前,他总要先去武馆练习舞狮,因为最近他将代表“澳门工人武术健身会”,参加“狮王争霸国际赛”。

  他的师父,是澳门蔡李佛拳第六代传人,在澳门,武术和舞狮不分家。李锦华的女儿是一名消防员,也酷爱舞狮。

  飞文基是一名执业律师,也是一位土生葡人。他出生在澳门最古老的土生家族之一,他的祖辈在270多年前就来到了澳门。早在1993年,飞文基就与朋友创办了澳门土生土语话剧社,起名为“甜蜜的语言”,从那时候起,他们每年都会创作一部新剧,用土生土语演出。话剧社准备前往里斯本参加演出,他们也正在努力为中国与葡语国家搭建起文化沟通的桥梁。

  创办于1987年的澳门国际音乐节,就是以中西音乐文化的融合而着称。艺术家来自世界各地,音乐风格更是多种多样,很多演出也特别安排在与音乐主题相契合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场景中。

  今年音乐节的闭幕演出,由葡萄牙“法朵天后”玛丽莎与澳门中乐团携手完成,将西方诗意融入中国旋律。

  20年前,港澳知名爱国企业家何鸿燊先生将圆明园猪首铜像捐赠给保利艺术博物馆,让流失海外多年的国宝文物得以重回故土。20年后,保利文化与美高梅携手合作,落地重量级国际前沿文化艺术博物馆,为澳门回归25周年献礼。

  博物馆开业的首展以“探索神秘海域,邂逅百年遗珍”为名,展出了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文物、丝织品以及各种奇珍异宝。

  与“大三巴”牌坊相距不足百米,有一所历史悠久的教会学校——利玛窦中学。几年前开始,全校师生一起搜集和整理学校的历史。

  这个有关澳门“校园记忆”的项目,源于澳门基金会开办的“澳门记忆”平台,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网络系统,从2011年开始,通过科技手段保存和分享澳门的历史文化资源。2024年,该项目获得“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

  澳门一年一度的国际烟花比赛,今年有来自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烟花队参赛。经过角逐,最终由来自中国内地的东信烟花公司夺得冠军宝座,俄罗斯的Pyro-Klass烟花公司及日本的株式会社丸玉屋小胜烟火店分别夺得亚军及季军。

  美丽的烟花,源自中国,却早已绽放于世界,不同国家的烟花表演,风格各不相同,欢乐的气氛却完全一致。

本文地址:http://www.mafwo.cn/qichezixun/2024/eswzlhqgzxjrgjtz_84332.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