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资讯

变形金刚2主题曲为什么上热搜?

2024-02-16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在儿科门诊,常常会有家长说在给孩子吃“益生菌”,但仔细一问却发现孩子根本不需要吃或者吃的种类不对。作为当下的“网红”产品,益生菌到底应该怎么吃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呢?儿科主任医师董小玥来和家长们聊一聊~

  董小玥主任医师介绍,如今市面上关于“益生菌”的产品形式各式各样,有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它们都属于微生态制剂,是利用对宿主有益的正常微生物或其促进物质制备成的制剂。

  益生菌指在摄入足够数量情况下,对宿主产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主要包括酪酸梭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枯草杆菌和酵母菌等;益生元指能选择性刺激宿主肠道内有益菌的活性或促其生长繁殖,又不被宿主消化和吸收的一类物质,如乳果糖、蔗糖低聚糖等。合生元是指益生菌与益生元同时并存的制剂。

  益生菌临床多用于儿童感染性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便秘、过敏性疾病、炎症性肠病、新生儿黄疸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

  此外,随着医学的发展,已有很多研究报道了肠道菌群与肥胖、营养不良、2型糖尿病、结直肠癌、自闭症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益生菌或益生元在这些疾病中发挥了辅助治疗作用。

  1.感染性腹泻:不同益生菌菌株对感染性腹泻的疗效并不一致,推荐使用鼠李糖乳杆菌、布拉氏酵母菌、罗伊乳杆菌和灭活嗜酸乳杆菌。

  2.抗生素相关性腹泻:2014年欧洲胃肠肝病营养协会推荐使用鼠李糖乳杆菌和布拉氏酵母菌制剂预防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3.过敏性疾病:2015年国际过敏组织指出,以下几种情况使用益生菌是可以获益的:如有过敏家族史孕母妊娠后期使用;过敏高风险婴儿母亲哺乳期使用;过敏高风险婴儿生后即刻使用,并推荐鼠李糖乳杆菌、乳双歧杆菌和其他双歧杆菌或混合菌株。

  董主任提醒,因益生菌存在潜在感染风险,并有可能传递耐药基因,故在免疫缺陷或免疫力低下、危重症患儿、中心静脉置管、短肠综合征及心脏瓣膜病术后患者使用益生菌时应需谨慎。

  另外,部分益生菌产品辅剂中含有牛奶成分,对于牛奶蛋白过敏的患儿会引发过敏风险。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应用益生菌应谨慎。

  1.早产儿应用益生菌时要充分与家长沟通,在安全条件满足情况下,建议应用鼠李糖乳杆菌、婴儿双歧杆菌、乳酪双歧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等可降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晚发败血症发生风险。

  2.抗菌药物会抑制益生菌制剂中活菌的生长繁殖,若需同时应用,应加大益生菌剂量或错开服药时间,最好间隔2~4小时以上。最好选用耐抗生素的微生态制剂如布拉氏酵母菌、酪酸梭菌和芽孢杆菌制剂。

  3.不宜与收敛剂等配伍应用,具收敛作用的制剂合用如鞣酸、铋剂、活性炭、氢氧化铝及碱性药物,以免吸附或杀灭益生菌活菌。

  4.冲调益生菌产品时水温不宜超过40℃,以免使其活性降低或失活。服用时间应依据菌株特性不同而不同,服用不耐胃酸的菌株时,可饭后服用;服用耐胃酸的菌株时,饭前饭后均可;肠溶制剂应整粒服用,不宜分开或碾碎服用。

  5.活菌一般怕光、怕热,有的怕冻、怕湿。温度越高,湿度越大活菌存活时间越短。益生菌制剂一般保存在2~8℃,效期长短因产品不同而各异。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儿科学博士。江苏省医师协会新生儿医师分会营养消化学组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委员,任职新生儿专业十余年,先后于浙江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美国费城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南京市儿童医院儿童消化科进修。

本文地址:http://www.mafwo.cn/qichezixun/2024/bxjg2ztqwsmsrs__69349.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