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资讯

希望中国科幻文学不“止”于《三体

2023-12-18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这是10月16日晚拍摄的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主场馆——成都科幻馆,三星堆出土文物的元素被灯光投射在建筑的外立面上。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将于10月18日至22日在四川成都举行,这是世界科幻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新华社记者沉伯韩 摄

  “希望中国科幻文学不‘止’于《三体》。”着名科幻作家刘慈欣最近在上海接受采访时说,中国科幻文学仍是一门“小众”文艺,希望《三体》系列之后能有更多好看的作品,大家都在努力。

  在成都举办世界科幻大会前夕,科幻作家刘慈欣、韩松、何夕、江波等应邀来到上海,一同体验了位于徐汇滨江西岸凤巢的大型线下沉浸式科幻体验项目《三体·引力之外》。

  长达两个半小时的体验,令科幻迷们最好奇的是,当科幻作家们如此“接近”模拟出的《三体》剧情时,他们会有怎样的反应。

  刘慈欣显然很想以“出离‘三体’”的视角去看待每一个参与体验项目的“生命体”。不过,他也积极地介入了剧情发展,甚至在一处充满科幻感的“太空厨房”里忙着加热可以饮用的“液体”、制作一些“食物”。着有科幻小说《医院》《宇宙墓碑》等的韩松,在角色扮演之初就选择加入“医疗组”。来自四川的科幻作家何夕,则把自己扮演成一名消化道大夫。

  随着剧情推演,科幻作家们全情投入到“拯救人类文明”的行列中。在最终选择是否要向全宇宙“暴露”人类文明信息的这一选项时,则各有不同。

  “科幻作家是如何思考未来人类共同的命运?大家尝试一起去解答一些属于人类未来的问题,这不仅有意思,也很有意义,中国的科幻作家们应该发出更大的‘中国声音’。”科幻文化机构“未来事务管理局”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姬少亭认为。

  在论坛环节,刘慈欣坦言,科幻文学和“大科幻产业链”还是有很大区别,大多数人为之兴奋的还是基于科幻电影、剧集、主题娱乐项目、衍生产品等带来的愉悦,这属于“大科幻产业链”的组成部分;深度的科幻文学读者依然聚焦于“书架上的一小列”。

  “这首先是一个娱乐产业。科幻文学具有打基础的意义,但也要看到科幻文学整体创作力仍不足。这其中的原因也包括随着时代发展,人们日常的诱惑增多,小说家沉静下来深入创作的时间成本在增加,但我们需要《三体》之后,更多的好看的作品。”刘慈欣表达了他对科幻文学发展的关注、渴望和担忧。

  他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可控核聚变、人工智能、深空探索等研究有了新进展,科技与科幻正在呈现“相辅相成”的关系,那么更需要今天的中国科幻人身处其中,写出更多好作品。“我想,有些属于未来的问题,还需要人类持续推动科技发展去解决自身问题。”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文学的发展,乃至科幻文学的发展,也是见证改革开放的一扇窗。当刘慈欣、韩松等回顾自己科幻创作之路时,也提到20世纪中国文学界一些颇具影响的人物和作品。刘慈欣说,前不久他去拜访了老一辈作家王蒙,再度深深感到文学的力量,他还提及电影《红衣少女》等女性题材文艺作品对科幻作家的影响。韩松则回忆,小说《林海雪原》以及各式连环画对自己的成长很有帮助。

  “在从事科幻传播事业大约16年后,今天我更加感受到,科幻的‘双脚’深深扎入中国文化的泥土中。科幻从科技中汲取力量,但它也不完全是科技,我们需要更多像刘慈欣、韩松这样孜孜以求、不断创作的文学家,也需要更多推动中国科幻在海内外传播和版权开发的运营者。”姬少亭说。

  在展望将在成都开幕的世界科幻大会时,比之过往,中国科幻人更充满自信,同时他们透露,正全力以赴投入到新的选题挖掘和文学创作中。

  “可别小看村支书这个岗位,责任大着呢。这几年在村上干,我一直努力帮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深感‘群众利益无小事’!”12月10日,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柳泉乡红塔村,33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张千劳谈到基层工作收获时感慨颇深。

  在新石器时代,人发明了绳子和编织的技艺。大约距今五千年前后,人把绳子做成缰绳,套在了牛马等大型动物身上,让它们成了牲畜。人们驱使牛耕地,驾驭马奔跑。人也转变成了农夫、牧人或骑手,由此开启了以农业和畜牧业主导的时代。

  南海海下1500米的幽深处,能见度极低,一只机械手却可以灵活地搬运沉船中的瓷器。只见它精准地靠近一个瓷瓶,轻轻地拿起,转动方向,稳稳地放入旁边的蓝色收纳筐中,熟练程度几乎和人的手臂相同。

  近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切实加强耕地保护 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文章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新时代新征程上,耕地保护任务没有减轻,而是更加艰巨。”“耕地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要突出把握好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等重大要求。”这为我们加强耕地保护、端牢“中国饭碗”提供了重要遵循,明确了前进方向。

  因为与生态保护、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都息息相关,十几年来,农业文化遗产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浙江青田几年前就与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联合建立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研究中心”,与浙江大学共建了博士生科研基地。

  2022年,国际科学团队完成第一个完整的、无间隙的人类基因组序列。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焕明说,现在成本降低后,很多以前舍不得测的基因组类别现在都能测序了,比如疾病基因组、药物基因组等。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12日发布的北极年度气候报告显示,2023年北极的平均表面气温是自1900年以来第六高,夏季地表气温创有气温记录以来新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所属国有企业,一定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紧紧依靠科技进步驱动产品创新和产业发展,研发和掌握更多的国之重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培养用好青年科技人才,对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意义重大。丁冉建议,对一些从事长周期基础研究的青年科技人才,应适当放宽博士后进出站的年龄限制。

  统筹不仅限于区域内,更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促进要素资源的整合创新在长三角经济版图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远近闻名。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要从体制机制、要素流动、产业协作等方面实现更高效的协同联动,凝聚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大数据、人工智能(AI)和大模型的融合发展,将激活科学研究的创新力和生命力,帮助破解更多科学密码。

  《自然·电子学》12日报告了一种由电子硬件和一个大脑类器官组成的混合计算系统,可执行如语音识别和非线性方程预测等任务。

  (记者刘志强、常钦、郁静娴)粮食丰收,颗粒归仓。今年,在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情况下,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功不可没。减“单”增“双”,湖南省湘乡市棋梓镇普安村农民田学文说:“单季稻改成双季稻,早稻集中育秧每亩补贴100元,流转的2000多亩田多种了一季,增收20万元左右。

  近日,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青年学者、中山大学教授黄凯团队研究开发出一款高度仿生的老鼠机器人NeRmo,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机器人》。这款机器人的核心创新在于其柔性脊柱的水平摆动设计,大幅提升了机器人的运动灵活性和效率。

  据新华社电国家统计局12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据介绍,2023年,全国夏粮产量为2923亿斤,比上年减少25亿斤,下降0.8%;早稻产量为566.7亿斤,比上年增加4.3亿斤,增长0.8%。

  “海上风电是清洁能源建设的兵家必争之地,更是风能产业的科技制高点。”他建议,加强海上风电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研制关键共性技术标准,通过标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快速发展的5G、人工智能等技术,是充满活力的创新引擎,亦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的重要抓手。这些数字都表明,中国将持续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与世界各国共享科技创新带来的福祉。

本文地址:http://www.mafwo.cn/qichezixun/2023/xwzgkhwxb_z_y_st_66160.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