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推选

有关黍抵锗蒜是到底是个什么梗?

2025-07-24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7月11日至14日,由国内农业科研机构专家学者组成的考核专家组,赴武威、张掖、酒泉等地,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西北灌漠土区多样化种植保墒培肥与产能提升技术模式与应用项目”中的课题三、课题四观摩考核,一致认为两项课题试验设计规范、推广措施得力,成效显着。这标志着甘肃省在灌漠土区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据了解,该项目由中国农业大学李隆教授团队牵头,重点针对西北灌漠土区集约化种植导致的土壤退化、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增产不增收等问题,将传统作物多样化种植与水肥一体化、全程机械化等现代农业技术深度融合,构建保墒培肥与产能提升并重的新型种植体系。

  专家组实地考察了由甘肃农业大学承担的课题三研究成果。在武威市凉州区谢河镇、甘肃农垦黄羊河农场的千亩示范区里,小麦、玉米宽幅间作模式核心区达6921亩。2024年数据显示,该模式的作物平均亩产较单作玉米提升18%,亩均纯收益增加474.8元,水分与氮素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0.1%、18.7%,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4.3%;“甜糯玉米—马铃薯—蔬菜”轮作模式核心区面积19799亩,与连作种植模式相比,作物均产提高17.2%,水分利用效率提升28%,土壤有机质增加6.5%,核心区耕地质量提升1个等级。

  由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承担的课题四亮点纷呈。在张掖市民乐县、酒泉市肃州区的千亩示范区,青贮玉米大豆宽幅间作、小麦浅埋滴灌—麦后复种等综合技术模式成效显着。甘肃华瑞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青贮玉米、大豆宽幅间作总生物产量相比青贮玉米单作增加15.9%,水分与氮素利用效率分别提升15.6%和27.9%;酒泉上坝镇小麦浅埋滴灌—麦后复种示范区小麦籽粒产量提高8.8%,麦后复种作物生物量增幅最高达380.56%,水分生产效率提升超65%;三墩镇玉米套作豌豆模式下,籽粒混合产量较单作玉米增加22.7%,在稳粮的基础上实现了增收。该课题还研制出3套适配多样化种植的农机装备,实现农艺与农机深度融合,核心区耕地质量提升1个等级。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本文地址:http://www.mafwo.cn/qichetuixuan/2025/ygsdzssddsgsmg__94998.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