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推选

大厂背调竞业变味故事

2024-08-25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即便经历重重困难后终于找到了一份“光鲜”的工作,很难想象很多镀过金的打工人,唯一的奢望或许只是跳槽后做个不被前司发现的“隐形人”。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竞业人员原本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去年12月,宁德时代曝光的13页竞业协议中,列出了近百家竞业限制企业。违约金为离职前12个月税前总收入的5倍或100万元,两者取金额高者。

  类似竞业协议的成立,意味着涉事员工一旦离职,要么冒着巨额赔偿的风险找新工作,要么两年之内不工作。

  口罩、帽子、假发等物理遮掩是必备三件套;战术层面,住址、微信和银行卡等一切个人信息通通要换掉;

  小沉在前司的竞业视频中,清晰看到自己走出门、上下地铁,走进现公司;互联网大厂社畜小曾,离拍摄者只有半臂距离,却浑然不知。

  据相关报道,追踪车牌停车记录;分析员工点外卖地址;或者给员工疑似入职的新公司送上花束,一旦包裹被签收就会被视作证据……

  要求社保缴纳明细信息,大概率是为窥探对方公司的工资水平?网友合理怀疑,做如此详细的背调是为了京东人力部门自己做人才mapping。

  这个现象曾被一位HR证实过,他说自己面试过的一个优秀候选人,也因为背调出很严重的健康问题,恐怕难以入职。

  有的害怕自己的轻微焦虑症,会被留下案底了;有的焦虑,自己扛得过5年生存期的恶性肿瘤,却扛不过背调。

  在某些极端的背调案例中,机构可能不会主动去收集和验证证据,而仅仅是依赖于各方提供,以确定它们是否构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

  一旦某个环节缺失,候选人就会被定性为背调不合格。害怕被裁的打工人们于是提出这样一个灵魂拷问:

  究其原因,这种反对的本质是出于对公司本身的一种不信任。但面对当前的“雇主市场”,这些做法无疑会进一步缩小打工人的选择机会。

  根据南方人物周刊的采访,阿里、字节跳动、腾讯、拼多多、百度等互联网企业的竞业协议大多跟随劳动合同同时签约。

  在一些企业中,竞业限制诉讼被巧妙地用作一种管理手段,尤其是在那些员工流动性较大的团队里,通过公开处理个别案例来达到警示其他员工的效果,这种做法被称为“杀鸡儆猴”。

  夸大工作职级是常见问题。例如,在背景调查中,候选人有时会在简历上将所有工作经历标注为较高职级,即使他们只在最后阶段才获得晋升。

  “随意修改和编造工作时长”也是容易出问题的一环。出于各种原因,求职者常擅自延长工作经历或隐藏工作间隙,类似的诚信问题,是很多公司的禁区。

  求职者伪造海外学历证书、工作推荐信或提供虚假联系人等行为,在第三方背景调查机构的审查下很容易被发现。

  说到底单方面的束缚没有用,本质是要如何处理这种信任危机。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家特立独行的游戏公司莉莉丝。

  “莉莉丝之前没有发起过竞业,之后也不会,这可能会增加一些风险,但至少能让大家觉得,莉莉丝是一家自由的,更尊重人的公司。”

  对于普通人来说,工作时间在生命中占用了极大比重,就像深夜语录说得那样,“突然发现,我人生的主线任务其实是上班,除了上班之外,其他所有事情例如结婚、旅游、看病,都是要请假完成的。”

本文地址:http://www.mafwo.cn/qichetuixuan/2024/dcbdjybwgs_78750.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