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推选

规律的意思网友是怎么说的!

2023-01-24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李某,女,52岁。体弱劳多,故常病焉。近又腹痛、呕吐五日,经用西药治疗不效,患者裸卧于炕,被半遮,言热甚,五日未曾更衣。

  患者面色萎黄无华,形容憔悴少神,舌淡润滑无苔;闻其声音低微,气息细弱,询知满腹疼痛,走窜不定;痛剧时头汗淋漓,手足冷至肘膝,脉象沉迟而弱;呕吐狼藉,口不苦,亦不渴。

  于某,男,62岁。患冠心病两年,服西药治疗,一日三次,从未有断,然胸憋心悸,一直不止。近月余,每至夜则咳嗽哮喘,痰涎清稀如水,倚息不能平卧,胸憋心悸尤甚。白昼则症状减轻。

  询知腰脊酸困,背畏风寒,时眩晕,手足心微热,口渴欲饮,但不多饮,亦不思冷,纳便尚可,舌尖略红,苔白腻,脉沉缓。

  脉症分析,喘息由痰饮而起。患者素体阳虚,不能制水,水饮上逆,致肺气遏逆而咳喘短气,不得平卧。

  考《金匮要略》痰饮有四,其中“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饮为阴邪,夜间发作者,阴盛阳虚故也。虽有手足心热、舌尖红、口渴思饮等热象,以其程度不着、故仍需主以温药。

  《伤寒论》第82条:太 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伤寒论》第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注解伤寒论》:脾恶湿,甘先入脾,茯苓、白术之甘,以益脾逐水。寒淫所胜,平以辛热,湿淫所胜,佐以酸平,附子、芍药、生姜之酸辛,以温经散湿。

  《医宗金鉴》:小青龙汤治表不解有水气,中外皆寒实之病也;真武汤治表已解有水气,中外皆寒虚之病也。真武者,北方司水之神也,以之名汤者,赖以镇水之义也。夫人一身制水者脾也,主水者肾也;肾为胃关,聚水而从其类者;倘肾中无阳,则脾之枢机虽运,而肾之关门不开,水虽欲行,孰为之主?放水无主制,泛溢妄行而有是证也。

  用附子之辛热,壮肾之元阳,而水有所主矣;白术之苦燥,建立中土,而水有所制矣;生姜之辛散,佐附子以补阳,温中有散水之意;茯苓之淡渗,佐白术以健土,制水之中有利水之道焉。而尤妙在芍药酸敛,加于制水、主水药中,一以泻水,使子盗母虚,得免妄行之患;一以敛阳,使归根于阴,更无飞越之虞。然下利减芍药者,以其阳不外散也;加干姜者,以其温中胜寒也。

  水寒伤肺则咳,加细辛、干姜者,散水寒也。加五味子者,收肺气也。小便利者去茯苓,以其虽寒而水不能停也。呕者,去附子倍生姜,以其病非下焦,水停于胃也。所以不须温肾以行水,只当温胃以散水,佐生姜者,功能止呕也。

  《寒温条辨》:白术,茯苓补上利水之物也,可以伐肾而疗心悸;附子、生姜回阳益卫之物也,可以壮火而制虚邪;白芍酸以收阴,用白芍者,以小便不利,则知其人不但真阳不足,真阴亦已亏矣,若不用白芍,以固护其阴,岂能用附子之雄悍乎!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一切遵医嘱,切不可给自己妄下诊断。

  2、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尊重知识与劳动。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本文地址:http://www.mafwo.cn/qichetuixuan/2023/gldyswyszmsd__49418.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