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热点

GDP站稳万亿元台阶后北京海淀要靠新质生产力再闯关

2024-02-20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2月1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过去一年,北京市海淀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1万亿元,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数连续3年位列北京市第一。今天下午,海淀区召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会,释放出多个抢开局抓发展的强烈信号。

  事实上,今天上午北京市也举行了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会,会议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也给科技创新大区海淀区点了发展题目,包括落实好基础研究领先行动,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还有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量子信息、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加快建设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深化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营造一流创新生态。

  紧跟北京市发展步伐,2024年海淀区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定为6%左右,并重点布局科技创新、人工智能、医药健康等领域,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建好“核心区”。

  在6%的目标下,首批发展措施在会上密集发布,例如:海淀区支持科技中小企业创新发展15条措施、海淀区支持服务平台发展15条、海淀区关于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若干措施、海淀区促进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升级版“海英计划”5个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等。

  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林茂指出,海淀区是首都“四个中心”功能集中承载区,在服务国家战略和新时代首都发展大局中肩负着重要责任使命,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在首都高质量发展中继续走在最前列,要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围绕科技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当天会上,20个高精尖项目集中落地海淀,涉及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等多个领域。中关村科学城“国际创新服务集聚区”揭牌,将集聚更多专业化、国际化投资机构和专业服务机构,全方位服务高质量发展。

  面向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等重点产业,大会推介了16个特色鲜明、配套完善、创新活跃的重点园区,总建筑面积达385万平方米。据了解,未来两年海淀区将实现土地供应144公顷,建筑规模287万平方米。

  此外,海淀区政府、京能集团和智源研究院共同签订关于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持续促进国产芯片适配验证、迭代升级,并在数据、算法、评测、场景等多个核心要素上全面推进,共同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生态体系。

本文地址:http://www.mafwo.cn/qicheredian/2024/GDPzwwyytjhbjhdykxzsclzcg_69552.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