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观察

西湖边网友熟悉的“打捞神器”又亮相了

2024-02-15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除了守护西湖水域安全,游客量最多的三潭印月岛便是刘西建待得时间最长的地方。护岛十年,这也是他在岛上的第10个春节。

  三潭印月岛不大,沿湖走一圈大概960米。这么小的地方,春节期间日均游客量能达到5万左右,顶峰时曾达到7万人。因大流量而来的秩序维护、咨询求助、反诈宣传、纠纷化解等压力,不言而喻。

  这是老刘的“常态化作业”了。他拿出五米长的打捞杆,调节杆子上装的摄像头和显示器,将杆子下水——“是不是这个,粉红色的?”

  据老刘回忆,昨天中午,还有一位山西游客拿着两瓶冰饮料过来:“今天天气热,我看你们捞得一身汗,我心里实在难为情了!”

  刘西建忙婉言谢绝。原来,这位游客掉了手机,正好碰到刘西建,游客惊讶于民警这根“打捞神器”,“本来是我自己不小心,我以为这种小事警察没时间管的,没想到你们这么费心费力”。

  正月初二、初三两天,刘西建和同事在岛上共捞了3只苹果手机、3只华为手机,还有若干眼镜、身份证、房卡等。整个西湖景区共捞起了17只手机、1副眼镜和1张身份证。

  杭州人都认得“西湖捞哥”这根打捞杆,少说也存在十多年了。打捞杆为数不清的游客们在西湖里找回手机、照相机、眼镜、身份证、房卡、车钥匙,甚至还有婴儿车!

  很多年前,老刘记得一对北京来的夫妇,手机掉进湖里。大姐自己捞了半天捞不到,着急地失了魂。那时候所里用的还是最原始的打捞杆,杆子前端装了块磁铁,老刘那天帮大姐盲捞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回手机。

  自打前些年“捞哥”周翔军荣休,打捞杆一直流传下来。从最初只装了一块磁铁的“乞丐版”,到六块磁铁“进阶版”、“高清可视豪华版”,如今经过收紧装置优化的打捞杆已是第四代,帮助游客打捞财物成功率达到95%。

  工作台上放着各种电路板、电线、镊子、螺丝刀等工具。靠前一侧则是一整排置物盒,小抽屉里各式各样的垫片、线圈、螺母、钉子等零件。

  他指着一个微型投影仪说道,“春节游客多嘛,反诈宣传力度肯定要加大。大家到室内连廊、公共厕所这样的地方,我这套东西马上就能用了。反诈内容实时投影到跟前,跟你说”。

  楼海峰随手展示了一艘U型小船,实际叫便携式可充气救生圈,船壳是3D打印的。别看它体型小,一个遥控器,就能让它在湖面上快速航行。到达指定位置后,迅速充气的救生圈就能弹出船体,在溺水警情中发挥作用。

  “碰到溺水突发情况,岸边施救救生圈扔不远、也不准,有了这个小船,救生圈就能又快又准到达溺水者身边。”

  楼海峰说,这小船体型虽小,一秒却能跑5米,遥控距离达500米左右,用于一般水上救援没什么问题。

  这些东西怎么研发的?楼海峰毫不见外,直接揭底,“自学的,网上有很多视频,都是知识,没事就刷”。

  如今,楼海峰已经带出所里一批年轻人一起“折腾”各种智慧警务装备。大家自费买材料,自学手工课,有想法就实验,有问题则商量,打捞杆、便携式救生圈等产品,就在一次次“折腾”中不停迭代。

本文地址:http://www.mafwo.cn/qicheguancha/2024/xhbwysxd_dlsq_ylxl_69265.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