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观察

有关珊(shān)孵(fū)添(tiān)网友关心什么?

2024-08-03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甲玛,意为“百里挑一的富地”,是群山环绕、水草丰足的宝地。赤康村就坐落在这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纯朴善良、能歌善舞,其中,这里的“甲玛谐钦”最负盛名。

  谐钦是藏族古老的大型仪仗歌舞,过去多在隆重的宗教仪式或重要活动中表演,流传于山南、拉萨、日喀则等地,其中,在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甲玛沟一带的谐钦称为“甲玛谐钦”。甲玛谐钦韵调古朴、表现独特,显示出浓郁的西藏风情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据甲玛乡赤康村的老人回忆,甲玛谐钦作为一种歌舞表演,已经流传1000多年了,在当地被称为“崇鲁”,属于谐钦的一个分支。这种歌舞形式相传始于松赞干布时期。为更好地保护、发展传统文化,2012年,甲玛乡成立了甲玛谐钦艺术队。经过几年的努力,2014年,甲玛谐钦被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

  说起前些年甲玛谐钦的传承和发展,不得不提到当地的村民多吉——甲玛谐钦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他的组织和带领下,2012年底,一支只有14人的业余民间艺术队成立了。这些成员全部自愿学习甲玛谐钦。在多吉的多方奔走努力下,这一濒临失传的文化瑰宝又重新绽放出前所未有的魅力与风采。

  今年47岁的普布卓玛是甲玛谐钦民间艺术团的负责人之一。农闲时,她和普布丹增就会召集艺术队成员到霍尔康庄园的戏台里排练甲玛谐钦。

  “如今,这支队伍已发展到20多名成员,都是当地群众。艺术队经常受邀参加各种大小晚会、重要节日演出和赴区内外非遗展演等,其影响力和传播力不断提升,特别是甲玛谐钦《和亲路》受到广泛欢迎。”甲玛乡工作人员德吉卓嘎说。

  赤康村的霍尔康庄园,是西藏目前保存较好的几座庄园之一。在墨竹工卡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霍尔康庄园的老戏台可用于排练甲玛谐钦,老戏台旁边的建筑物用于存放表演道具和非遗文化宣传展示。“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甲玛谐钦,村里人跳了一代又一代。站在这个古老的建筑物排练或者是酣畅起舞,靴子在地上敲出回声,觉得传承的责任更重大了。”普布丹增说,“为了让甲玛谐钦不仅活在人们的记忆里,更要活在现实生活中;不仅活在史料记载里,更要活在舞台上,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

  表演开始,戏台上传出低沉而优美的歌声,男的穿缎袍,戴圆形黄绒帽;女的穿彩缎藏袍,戴弓形或三角形头饰。歌声缓慢,此起彼伏,伏时声音低沉浑厚,起时高亢悠远,男性舞蹈动作热情豪放,女性舞蹈动作细腻柔美。

  这些来自田间地头的民间演员们,过去在辽阔的草原上跳舞,现在到了灯光华丽的舞台上,虽然也讲究队形、节奏和整齐度,但特色元素是必须保留的,那就是原生态,他们纯朴的眼神,从心底散发的生活热情和笑容。“我们对搬上舞台的甲玛谐钦进行改编,比如说在草原上时我们常常围成一个圈边唱边跳,但在舞台上,我们则要更多地面向观众,向他们展示其中的细节部分。”普布卓玛说。

  如今,有墨竹工卡县委、县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当地村民的努力,甲玛谐钦登上了区内外的大小舞台,让这古老的非遗散发出了更加耀眼的光芒,甲玛乡希望小学的小学生们也组建了艺术队,能够完整地表演甲玛谐钦,让人们看到非遗后继有人。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着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7月30日,随着2024年山南市“幸福山南·我的家”网络主题活动的正式启动,一场关于幸福与美好的探寻之旅在山南市加查县缓缓拉开序幕。[详细]

  伴着铿锵的锣鼓,隔着老远就能听见婉转的藏戏唱腔;走近观瞧,演员们身着传统戏服,用充满生命力的表演震撼着在场观众……[详细]

  “唐卡还可以这样做?以前只见过画在画布上的唐卡,没想到还有这样一块一块堆迭刺绣的制作技艺,真的开眼界了!”记者连连惊叹。[详细]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001

本文地址:http://www.mafwo.cn/qicheguancha/2024/ygs_sh_n_f_f__t_ti_n_wygxsm__77610.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