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汽车

有关势不两立到底是什么原因?

2024-08-29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在宁静的乡村,每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轻柔地洒向大地,宛如大自然奏响新一天的乐章。此时,江西萍乡市安源区白源街源壁村的“一老一小”幸福院大门缓缓开启,为这片乡村增添了一抹温馨的色彩。

  95 岁的李寿成老人,他家离幸福院最近。洗漱完毕后,他总是早早地来到这里,仿佛在赶赴一场与老友们的温暖之约。随后,陆续有 30 多名老人走进幸福院,他们大多已年过八旬。这些历经岁月沧桑的老人,在人生的暮年,于这里找到了共同的心灵栖息地……

  一个家庭,“一老一小”,两头牵挂。养老照护与托育需求,皆是关乎民生福祉的“关键小事”。在源壁村,针对老人,加强身体健康检查,为生活困难者提供帮助,丰富他们的娱乐生活;针对儿童,开展课外兴趣拓展,提供日常监护,为家长分担管孩子的担忧。白源街正以独特的方式开启幸福院,书写老有所养、幼有所依的新篇章。

  “这里像我第二个家。”95 岁的李寿成老人身体硬朗,平日里爱在幸福小院喝茶、看电视。上午来到小院,下午 4 点才回家。老人 76 岁的儿子说道:“父亲符合就餐免费条件,而且每天菜系不重复,又热闹,呆在小院比在自己家里还开心,一天不来还不习惯。”

  源壁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宜人。然而,随着年纪增长,老人们走不了太长的路,常常感到无处可去。于是,“一老一小”幸福院成了他们的最佳去处。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场所,更是老人们心灵的寄托,他们或聚在一起聊天,或切磋棋艺,或安静地看书。

  老有所乐,也要幼有所学。幸福院二楼打造了“儿童拓展室”,并配置了桌椅、书柜、玩具等,全力满足儿童需求。在以前,由于周边没有孩子游玩和学习的地方,父母都需要带孩子前往街上的图书馆,往返就要至少1个小时。长时间的奔波不仅让孩子不高兴,对家长也造成了不小的负担。“如今有了幸福小院,这里有玩伴,还有暑托班的志愿者老师为孩子们辅导,放心多了。”家长感慨道。

  源壁村按照“八室一场”标准,深入推进幸福院的建设。在营造“家”的氛围和管理服务上下功夫,探索多样化管理模式,以村级党组织为管理主体,老年人理事会为管理助理,志愿者为管理服务支撑的自主运营管理模式,让老人自主参与管理,提升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幸福院里电视室、棋牌室、图书阅览室、日间照料室、康养室、书画室、儿童活动室等功能室,按“一楼一特色”配备。食堂、餐厅、午休桌椅、体育用品、吸氧机一应俱全,为老人、儿童提供了一个日间照料、互助互娱的活动场所。

  今年以来,白源街盘活辖区内外优势资源,将关怀的目光投向社会中最具温情色彩的“一老一小”群体,不仅致力于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也高度重视儿童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通过积极争取资金,将一栋一层老房子建成幸福小院。在这里,老人可以看电视、打牌,享受悠闲的时光;孩子能够安静地做作业,累了还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小院还提供用餐服务,充分体现对老年人的关爱与尊重。

  这里也是活动场所,依托传统佳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统筹辖区志愿力量,链接优质资源,开展医疗保健、免费义诊、爱心义剪等养老服务活动10余次,覆盖辖区600余人,营造了孝亲敬老的浓郁氛围;采取“标准+特色”的模式,坚持“志愿+公益”的原则,为辖区青少年儿童提供暑托班服务,助力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在“一老一小”幸福院好人好事榜上,记录着萍乡市万家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一些爱心企业家的捐物。幸福院开销主要是伙食费、水电费和日常用品费用。在用好政府补助资金的基础上,辖区内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积极联系村委,为老人、儿童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确保幸福院高质量、可持续运行。

  白源街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把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作为追求目标。将“一老一小”事业作为暖民心的政治工程、解民忧的民生工程。让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弱有所扶,托牢民生底线,用心用情守护幸福小院。在这片乡村土地上,“一老一小”幸福院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绽放在岁月的港湾。(供稿人:孙玲)

本文地址:http://www.mafwo.cn/SUVqiche/2024/ygsbllddssmyy__78902.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