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推选

新天龙八部钟汉良版看看网友是如何评论的!

2023-02-17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心血管疾病(CVD)已成为导致全球居民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疾病负担沉重。由于人口增长和老龄化,过去30年间CVD的患病人数和死亡人数仍在增长,加快CVD的防控刻不容缓。CVD的发生与行为危险因素、环境或职业因素、代谢性因素以及社会经济等可防可控的因素密切相关,在过去几十年间不同的危险因素变化趋势不尽相同,但可防可控的危险因素仍未得到有效防控。加强加快CVD的防控必须采取全人群策略,可防可控的危险因素仍然应该作为防控的重点。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一大类重要的慢性病,病程长、流行广、费用贵、致残致死率高,已被公认为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CVD患者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如果防控不力不但会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而且还会加重传染病等其他健康问题的危害,因此,通过加强全人群策略来促进CVD防控已逐步成为共识 [ 1-3] 。

  1.全人群策略的公共卫生意义明确。一般来讲,全人群策略是相对于高危人群策略而言,主要是从公共卫生视角以实现一级预防甚至零级预防为目标的策略。高危人群策略主要针对疾病高风险个体采取预防干预措施,从而降低其将来发病的风险;而全人群策略并不需要判别和确定个体未来发生疾病的风险高低,是通过消除危险因素与有害暴露,尤其是个体难以觉察或控制的环境暴露,或针对人群中有害暴露的决定因素,即病因的原因采取措施,从而降低整个人群的危险因素或有害暴露水平,达到降低人群总的疾病负担的目的 [ 4-6] 。

  全人群策略的提出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尽管对于全人群策略与高危人群策略的优劣仍存在争议,但是基于越来越多的实践和研究结果,全人群干预措施由于干预人群的基数大、获益人数多,被认为是更经济、有效的一种公共卫生预防策略,即全人群策略非常适合公共卫生问题的解决 [ 5-10] 。

  2.全人群策略是“5×5”策略的体现。为应对慢性病的巨大挑战,自2011年起,联合国陆续召开慢性病高级别会议,2018年9月联合国召开第3次慢性病高级别会议,主题是“行动起来,兑现承诺”。会议通过了2018年慢性病防控政治宣言,明确提出慢性病防控新的“5×5”策略 [ 11] ,扩展了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范围。五大慢性病中,除传统的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外,还增加了精神卫生问题;五大慢性病危险因素中,除传统的不健康饮食、烟草使用、有害使用酒精、缺乏身体活动之外,又新增了空气污染。与以往相比,“5×5”策略不但考虑更加全面,且更符合新时代的特征和要求,而全人群策略则是“5×5”策略的更好体现。

  1.全人群策略的国际理念与实践发展。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估计,全球有32%的死亡由CVD导致,CVD死亡中有85%归于心脏病和脑卒中 [ 1,12] 。尽管由于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全球年龄标化CVD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但患病和死亡人数仍在上升,1990—2019年全球心血管病总患病人数从2.7亿上升至5.2亿,死亡人数从1 210万增长到1 860万,由CVD导致的伤残生命损失年也已翻倍 [ 13] 。在导致全球CVD疾病负担的12个行为危险因素中,血压升高居首位。1990—2019年间行为危险因素对CVD疾病负担的影响排序大致接近,除了吸烟和高体重指数,超重在2019年已经排到第5位。此外,高血压和高血糖导致的疾病负担也显着加重。成人高血压患病人数增加了1倍,2019年全球高血压患病人数达到40多亿,危害不容忽视 [ 12] 。

  研究显示,通过戒烟、限酒、改变不合理膳食、减肥、增加身体活动等行为,可以预防绝大多数的CVD。越早开始CVD预防,健康收益越佳 [ 1,14, 15] 。WHO一直致力于制定和完善全球包括CVD在内的慢性病防控相关策略,从2000年开始推出一系列防控框架,如《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全球战略》《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全球战略》等,这些针对可防可控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控策略也为CVD的全人群防控策略提供了指引。

  再以国家和地区为例,芬兰北卡项目半个世纪的成功实践说明了通过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促使人们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减少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加强和提高预防性保健服务、营造有益于健康的支持性环境,是预防CVD的重要公共卫生策略。而为了实现美国CVD防控2020目标,美国心脏病协会于2012年提出心脏健康的7项简单指标/路径,2022年又进一步改良,倡导维持心脏健康的8项基于生活方式干预的基本措施,并提出生活方式医学。生活方式医学包括饮食(营养)、运动、释放压力、戒烟和其他的非药物手段,是药物治疗以外CVD防控的重要干预手段 [ 14-17] 。

  2.落实全人群策略的国际指南和工具包推广应用。2015年9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正式提出17个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子目标3.4为慢性病防控目标:到2030年,通过预防、治疗及促进身心健康,将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减少1/3。为促进这些目标的实现,WHO研发了一系列指南和工具包,推荐各国应用。减盐是WHO推荐的符合成本效益的CVD防控重要措施之一。WHO提出SHAKE工具包,即监测盐的摄入(S)、食品加工企业改良含盐配方(H)、食品营养标签使用和公众教育(A)、教育公众养成低盐饮食习惯(K)、创建健康饮食支持性环境(E)。高糖饮食以及含糖饮料的摄入是导致全球居民发胖的重要原因,也是心血管病重要危险因素。WHO专门制定技术指南,敦促全球采取行动遏制含糖饮料的消费。此外,WHO还号召大家减少静坐行为,积极动起来,提出了创建有利于促进身体活动的支持性环境、提高个体身体活动等系列指南和行动策略。

  1.中国CVD防控的挑战。我国是全球CVD患病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及经济负担 [ 1, 2,18]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我国CVD的发病率与致死率仍高居榜首,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 [ 1] 。2019年农村、城市CVD分别占全部死因的46.74%和44.26%,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CVD。推算CVD现患人数3.3亿,其中脑卒中1 300万、冠心病1 139万、高血压2.45亿。CVD不但是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影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公共问题,防控形势仍然严竣。

  2.中国CVD防控全人群策略的顶层设计。我国历来高度重视包括CVD在内的慢性病防控,并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 [ 19] 明确提出CVD是影响我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常见慢性病,也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的,要“以控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为干预重点,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患者管理为主要手段,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防治作用,促进预防、干预、治疗的有机结合”,从而成为全人群策略的具体体现。《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 [ 20] 要求“到2025年,慢性病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逐步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有效控制慢性病疾病负担”。《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 [ 21] 也明确提出,CVD防治行动的目标为:到2022年和2030年心血管病死亡率分别降至209.7/10万及以下和190.7/10万及以下。《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求“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而要如期实现我国乃至全球CVD防控目标,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全人群策略的应用。

  3.中国CVD防控全人群策略的核心理念。CVD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符合慢性病防控的一般规律;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从理念到实践、从立法到制度,把促进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强调全社会多部门共同行动,建设有利于健康的支持性环境,早期全人群干预危险因素可降低群体CVD发生风险 [ 22-24] 。要注重总结和推广中国自己的防治证据和经验,努力促进所有年龄段人群的健康生活方式,确保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从对疾病的终末期救治转向早期预防;从专家或项目驱动转向政府主导;从单一临床个人干预走向对群体可防可控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控;从针对单病种、不连续、分散的服务转向全生命周期连续不间断的人群健康管理;从以大医院的院内诊疗为重心转变为以基层为重点、以社区为主阵地,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作为主要手段,最终实现从治病为主向以人的健康为主的转变。

  4.中国CVD防控全人群策略的技术要点。CVD防控的全人群策略要从全生命周期全链条进行技术实现,遵循零级预防和一级预防的要求。CVD是生活方式相关疾病,其发生与饮食、运动、吸烟、饮酒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超重肥胖等也是CVD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 25-29] 。要通过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大力提升全民CVD健康知识和意识,增强全民预防能力;倡导和促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的关键,生活方式干预及危险因素防控是要点。同时CVD也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全人群策略的实施进行多重危险因素共同干预也可产生协同作用和放大效应。

  随着国内外实践和研究的深入,围绕着可防可控危险因素的全人群防控技术要点也越来越清晰。控烟:依然遵循WHO提出的MPOWER综合战略,促进控烟立法和执法,推动有利于健康的烟草种植及税收价格政策出台,打造更多的无烟环境,通过监测烟草的使用以及提供戒烟帮助、警示烟草危害、保护易感人群等方法,避免或减少人群受到烟草烟雾危害,实现烟草的综合防控 [ 30, 31, 32] 。高血压控制:坚持防治策略,加强政府支持,发挥专业机构优势完善技术指南和规范,增强基层能力,建设健康小屋等支持性环境并配备支持性设备,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普及首诊测量血压和人群血压检测,提高人群知晓率,改善职业人群防护,减少高血压危险因素 [ 23,33] 。减盐:将减少盐摄入纳入“健康中国”等文件并提出明确目标,在国家层面采取减盐行动,修改膳食指南等行业标准,积极推广低钠盐,推广适宜工具,发展蔬菜生产,促进食品企业和餐馆减少用盐并加强监管等 [ 25,34] 。健康体重:将降低人群超重肥胖纳入国家规划,发布专业指南,推广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自我监测,在全国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骨骼和健康体重)、“适量运动”“控烟限酒”以及“心理健康”等专项活动 [ 35, 36] 。当然,对于合理膳食、身体活动、血糖控制、血脂控制等其他技术要点也有很多,如应积极增加体力活动,减少静坐型生活方式、大力倡导合理的膳食模式等,篇幅所限就不再赘述。

  总之,CVD已成为导致全球和我国居民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过去30年间,心血管病的患病人数和死亡人数仍在增长,如果不加以有效防控,疾病负担会更加沉重。CVD的发生与行为危险因素、环境或者职业因素、代谢性因素等可防可控因素均密切相关,虽然国内外证据均已表明预防有效,但在过去几十年间这些可防可控的危险因素仍未得到有效防控。因此CVD的防控刻不容缓,而加强全人群防控策略则是必然选择。当然,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探索,包括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落实相关要求,如何在循证基础上制定符合成本效益、可持续和可扩展的干预措施,如何发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技术的作用,如何调动多部门的积极性等。但不管怎样,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政府主导、医防结合始终是不变的原则,也是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重要体现。

本文地址:http://www.mafwo.cn/qichetuixuan/2023/xtlbbzhlbkkwysrhpld__50672.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