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推选

48份“兵情报告”激活比武场思想政治教育迸发新活力

2023-09-06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经过一个多月的蹲点调研,我总结发现当前官兵关系主要有以下特点”“首次参加演习的新战士,思想和心理呈现出激动、波动、躁动等变化曲线”“身为一兵更懂兵,大家对基层思政课有以下‘三盼’”……8月上旬,火箭军某部以比武形式组织优秀政治教员评比。比武前夜,一场“兵情分享会”精彩上演,48名选手拿着调研报告各抒己见,开始暗自较劲。

  “兵情报告”有兵味,“考前之考”见真章。说起“比武前,先调研”这一创新之举,该部政治工作部领导坦露初衷:“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在于一个‘真’字,摸不准现实问题和官兵的‘活思想’,备课授课就不可能入脑入心,所以这次比武,我们要求选手带着调研报告来报到。”

  某营教导员汤鹏是个“老政工”,曾作为单位的“理论宣讲队”成员多次巡回授课,也曾在优秀政治教员比武中精彩亮相,但这样的比武,他还是第一次遇到。

  为了摸透兵情,他历时半个多月,走访多个连队,与近百名战士进行专题座谈和个别交流,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调研报告。比武中,汤鹏抽到的考题是“围绕‘坚定道路自信、奋进复兴征程’撰写教案”,他瞄准基层关注点发力,把“大道理”从“高、空、远”拉回到官兵身边。

  走进比武场,张炳旭打开“考题盲盒”,看到授课主题是“忠诚”,他心中一阵暗喜:从军多年,关于忠诚的授课辅导听得很多,讲得也不少,经典名言、典型事例等素材信手拈来。

  他迅速打开思绪阀门,随着手指快速敲击着键盘,洋洋洒洒千余字跃然屏上。突然,他的脑海里闪出一个问号:嚼别人嚼过的馍,大伙儿会喜欢吗?

  “讲得都对,听得很累”“兵当得越来越老,有的教育课堂却‘涛声依旧’”……回想起调研时官兵的“吐槽”,张炳旭毫不犹豫按下删除键,“重起炉灶另开张”。

  一番冥思苦想后,他围绕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破题,借用官兵最熟悉的“军姿动作要领”搭起框架,很快撰写出《立正、看齐!“hold”住你自己》的精彩教案。

  授课演示环节,张炳旭从“腿绷直、臂夹紧,收起单纯的‘真心’”,讲到“眼瞪大、目如炬,认清险恶的‘祸心’”,再讲到“挺胸膛、腰用力,保持必胜的‘决心’”,既接地气又生动深刻。此后几日,不少官兵坦言:“集合列队往那一站,脑子里就能想起他讲的这堂课。”

  48名选手的交锋,通信营一级上士李鸽鸽的表现格外引人注目。这位有着13年兵龄的女班长一路过关斩将,夺得非政工类第一名的好成绩。战友前来取经,她半开玩笑地说:“我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兵13年,可谓天天在摸‘活思想’、时时都在搞调研。”

  李鸽鸽从“兵的视角”,先从官兵熟知的老前辈赵藏库入题,解读他把22岁的生命献给新中国导弹事业的忠诚品格;再讲起身边“专业通”王烁攻坚克难,夺得火箭军信息通信课目比武第一名的拼搏故事;最后讲到连队战友卫帅帅,再现他在抗洪抢险一线岁生日的感人场景……

  兵言兵语讲兵事,入耳入脑更入心。比武现场,评委席掌声不断,他们点评说:讲的是身边人,说的是眼前事,语言朴实、事迹真实、底蕴厚实,展现出了基层思想政治课应有的魅力。

  4天角逐,比武鸣金,此次政治教员比武所产生的影响正在不断延伸扩大,“课前调研”“弹幕互动”“评课反馈”等教育形式在该部渐成风尚,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迸发新的生机活力。

  诗人陆游在《示子遹》中写道:“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他以一生经验告诉人们,“诗内功夫”只是创作的基础,要想“下笔如有神”,非修炼“诗外功夫”不可。

  “功夫在诗外”,不仅凝结着诗歌创作的智慧,对开展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也有深刻的启示。近年来,各级加紧探索构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打通症结堵点,推动重构重塑,教育课堂吹来缕缕新风。但也不难发现,有的政治教员把功夫下在打磨教案上,总结“四六句”、提炼“经典词”,也有的想尽办法反复雕琢课件,融入“新元素”、追求“视觉感”,费了不少劲,但收效并不明显,究其原因就是“课外之功”力道不够。

  “课外之功”不是一时半刻之功,需要长时间观察思考和积累沉淀,需要“身在兵中,更要心在兵中”。摸透官兵的“活思想”,需要在浩瀚知识海洋汲取营养、到广阔基层躬行实践,最终收获课堂上的“厚积薄发”“水到渠成”,让思想政治教育回归本真、提升质效。

本文地址:http://www.mafwo.cn/qichetuixuan/2023/48f_bqbg_jhbwcsxzzjybfxhl_60736.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