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观察

三地传薪火共绘非遗韵

2025-04-05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天津日报讯(记者 刘桂芳 摄影 曹彤)为期三天的“三地传薪火 共绘非遗韵”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活动昨日在和平区金街拉开序幕。来自京津冀三地的26项项目进行现场展示,让游客尽情感受非遗魅力。

  此次活动作为第三届五大道海棠花节的子项活动,由天津市艺术研究所、天津市和平区文化和旅游局、和平区金街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现场展示的有来自北京的景泰蓝制作技艺、北京料器、北京兔儿爷、果脯蜜饯制作技艺、彩塑京剧脸谱等;来自河北省的定瓷烧制技艺、正定绳编技艺;来自我市的老美华传统制鞋技艺、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等。

  “这是北京的兔儿爷。大家看,兔儿爷坐骑不同,寓意也不同。骑狮子的寓意事事如意,骑麒麟的寓意转好运,骑大象的寓意气象万新,坐桃子的有长寿之意……表达的都是吉祥美好的祝福。”在北京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泥塑(北京兔儿爷)展示摊位前,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双彦正在为游客做介绍。双彦告诉记者,他是专程来天津参加海棠花节的京津冀非遗联展的,“没想到金街的人气这么旺,海棠花节的吸引力太大了!我今天一直忙着给大家讲解,虽然辛苦,但能让更多人了解北京兔儿爷,我很开心!”

  在津派花丝制作技艺展示摊位前,刘军正在为游客讲解花丝制作工艺的流程,“从金、银料变为花丝需要经过化料、倒条、开料、拔丝、搓丝几大工艺流程。”在他身旁,几位来自天津商务职业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也跟着忙前忙后,为游客进行展示。刘军告诉记者,他会定期走进学校给学生讲非遗,“今天特意带学生来参加京津冀非遗联展,让他们参与社会实践,开阔视野,接触更多非遗技艺,也感受大众对非遗的喜爱。”

  现场,来自天津市曲艺团的演员还为游客带来了一场非遗主题快闪演出,天津时调《军民鱼水情》《津门老字号》吸引游客驻足,赢得掌声与喝彩。今明两天,现场还将有快板、相声、鼓曲等表演,让来到金街的游客在感受非遗技艺的同时,还能欣赏津门曲艺的魅力。

本文地址:http://www.mafwo.cn/qicheguancha/2025/sdcxhghfyy_89910.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