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观察

大清后宫之还君明珠主题曲消息可靠吗?

2023-03-05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从幼儿园里收集“童子尿”煮蛋,还说能预防中暑,你有没有觉得有些荒谬?近日,浙江东阳一有关“童子蛋”的视频引发热议。据悉,“童子蛋”早在2008年就被列入了东阳市非遗名录。有网友表示“把愚昧当传统”,也有网友认为要尊重当地文化。(3月3日《中国妇女报》)

  “童子蛋”应不应该进非遗?2022年,非遗保护专家冯骥才曾就该问题表示:坚决反对,“饮食类,包括饮食、小吃、酿酒等都不应进入国家非遗名录”。

  这涉及非遗“是什么”的问题?所谓“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上创造的,以活态形式原汁原味传承至今,具有重要历史、艺术、文化、科学和社会价值的传统文化事项。《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十八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立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将本行政区域内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名录予以保护。”

  可见,非遗项目的入选有着层层限定,是有选择性的。在非遗项目的分类方面上,冯骥才先生认为饮食类都不应该纳入保护范围,所以“童子蛋”也自然不能,这一点或许在业内争议很大。但不可否定的是,“非遗”应该是从传统文化中挑选出来的具有重要价值的优秀传统文化。

  “童子蛋”能算作有重要价值的优秀传统文化吗?文学与艺术价值自然是没多少,甚至可以说没有的。科学价值有吗?湖北重修《本草纲目》时,有专家称“童子尿”确实有效。《本草纲目》“人部”当中有“轮回酒”人尿,现实中产后妇女服用的生化汤中也有一味“童子尿”。但笔者查阅资料发现,一些生化汤药方中并未有“童子尿”,如清代《医宗金鉴》:“当归川芎丹参共, 桃仁红花炮干姜。”这些药方皆大同小异,有童子尿的说有效,无童子尿的也说有效。可见上述例子不能确证“童子尿”有药效,有中医也认为目前没有任何科学研究可以证明其药效。

  “童子蛋”不但没有可证的营养和药效,反而有害于人的身体健康。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师施先艳分析称,童子尿是人体代谢产物,其中包括毒素、药物代谢物,未经处理不能食用,用其煮成的鸡蛋也不能食用——这是现代医学所确定的。

  那“童子蛋”有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吗?吃“童子蛋”确实是一种当地的民俗,能折射一定的历史、文化、社会现象——但这样就能入选进非遗吗?假如“缠足”“典妻”等习俗也能传承至今,是否也能进入非遗行列?“缠足”“典妻”也能折射一定的历史、文化、社会现象啊。而“童子蛋”为什么能纳入到非遗中呢?

  2008年东阳市公布的非遗名录中,“童便急鸡子”便是“童子蛋”。时任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龚明伟曾表示:煮吃“童子蛋”是东阳人的生活习俗及先民积累下的养生知识体现,绝非蒙昧落后现象。东阳市将“童子蛋”纳入到非遗体系中,显然注意到其历史性、广泛性和民间性了,而且认为这不是蒙昧落后现象。但站在真理的一方,“童子蛋”在以前可能是“科学性”的,现在未必是“科学性”的。现代医学能够有很多条证据证明“童子蛋”的荒谬,而坚信“童子蛋”的“信徒”却未必能拿出一条证据证明其“科学性”。

  我们的文化也不缺落后蒙昧的一面,只要是文化,就必然存在优劣之分。没有“劣”,哪里衬托得出“优”呢?但“非遗”是价值衡量过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说什么传统文化都能纳入非遗项目中。在“劣”的层面上,“童子蛋”与“缠足”“典妻”相比,只存在量的区别,不存在质的区别。最可怕的就是掩耳盗铃,不敢承认问题,把落后蒙昧的文化抬进本应是优秀文化才能待的地方里,这难道不荒谬吗?

  “童子蛋”进非遗一定程度上就是个噱头,凭着“人尿入食”的独一无二的“食谱”,似乎就能给地方增添一些独一无二的特色。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非遗保护把关不严谨,真假不分。

  让非遗“活起来”之前,我们应该思考它值不值得“活”。“童子蛋”作为当地小吃之一尚可“敝帚自珍”,这也无可厚非。但如果抬进了非遗名录中,那代表的就不仅仅是东阳当地的文化,而是我们中国的优秀文化。现在的非遗保护虽较之以前大有进步,但仍不容乐观。一些真正值得保护的“非遗”还缺乏申报、管理、传承,而“假非遗”却借“非遗”“养生”名头大行其道,岂不让“非遗人”寒了心?

本文地址:http://www.mafwo.cn/qicheguancha/2023/dqhgzhjmzztqxxkkm__51559.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