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综合

好书推荐·赠书《数字原生

2023-11-11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本书基于“数字化转型的终点是数字原生”“数字化转型的主导力量是数字移民,而数字原生的主导力量只能是数字原生代”和“数字原生代现在已经长大”三个逻辑起点来全面、系统地介绍数字原生。书中不仅介绍了数字世界的开端、原材料和动力源,即软件、数据、算力,为数字世界赋予智慧的人工智能、链上原生Web3,以及数字原生成果的集成——元宇宙,还对数字原生世界的企业管理模式、信任类型和数字原生世界经济的治理方式、产品等进行逐一阐述,为读者带来一个完整的“原生世界”。

  现任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互联网与应用工作委员会主席,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和应用评测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等。发起创立了可信云、开放数据中心委员会(ODCC)、数据中心联盟(DCA)、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OSCAR)、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TBI)等。曾任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联网研究领域主席、互联网中心主任和技术与标准所副所长等,以及CNGI(国家级的战略项目)专家委副秘书长、TGG(The Green Grid,绿色网格)中国咨询委员会主席、ITU-T SG16(国际电信联盟第十六研究组)中国代表团团长等。

  从事互联网技术、标准、产业和政策等研究20余年,主导完成10余项国际标准的制订,获得10余项发明专利,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从21世纪初进入数字时代以来,全球企业对品牌、设计、软件、专利、技术和数据等无形资产的投入,远超了机器、硬件、厂房和其他固定资产的投入,人类逐步迈入了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无形经济社会。过去的二十多年是一个物质资源形成的财富价值和重要性稳步下降,思想和科技的力量超越了实物和蛮力的数字经济时代。

  相比之下,传统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主要集中在实物经济领域,其供需关系、稀缺性、成本效益分析、市场竞争等一些理论和方法,并不能很好地解释数字经济中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

  人是经济发展的主体,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当数字原生代已经长大,成为整个经济活动的中坚力量时,成为数字经济的主导生产者和消费群体时,整个经济发展和消费的主导力量就从数字移民手中逐步让渡给数字原生代了,而对应的数字经济形态也正在从“传统经济的数字化转型”进阶到“数字原生的经济”新形态。

  数字原生的经济呼唤数字原生的经济学理论,而不仅是对传统经济理论和方法的小修小补式的“数字化转型”。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量,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根据中国信通院的报告,数字经济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 数字产业化,即信息通信产业,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以及更细分的如算力、AI、Web3和元宇宙等;

  • 产业数字化,即传统产业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工业互联网、两化融合、智能制造、车联网、平台经济等融合型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 数据价值化,包括但不限于数字采集、数据标准、数据确权、数据标注、数据定价、数据交易、数据流转、数据保护等;

  • 数字化治理,包括但不限于多元治理,以“数字技术 + 治理”为典型特征的技管融合,以及数字化公共服务等。

  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属于生产力的范畴。数字化转型,既包括数字产业化也包括产业数字化,但更多是指后者,即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数据价值化是让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属于生产资料的范畴,也是《数字原生》一书重点涉及的话题。

  历史上每发生一次技术革命,紧接着通常都会发生一次思想革命,诞生新学说、新思想和新治理理论,对正在发生的和即将发生的变化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和预判,从而可以指导全社区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如何更好地促发展、保安全和优化治理等,形成更加适合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

  虽然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但数字治理相关的新思想和新理论,包括数字经济学,还处于发散的初级阶段。理工学科是来建设世界的,人文学科是用来解释世界的。对传统世界的解释已经很多(如果不是太多),但对数字世界的运行规律没有出现令人信服的系统性解释。

  结果就是,当现有理论无法有效解释经济和社会运行的规律或现象时,最常见的做法就是简单粗暴的“甩锅”,把责任甩给新生产力。

  自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以来,每当出现重大社会危机,无论是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失业潮和道德危机,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往往都会把锅直接甩给科技。

  比如,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工业革命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城市化、工厂劳动、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被一些人归咎于机器和技术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尼尔·波兹曼将“智力倒退”归结于电视的兴起,现在则很多时候将虚假信息、谣言、失业和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几乎都归咎于互联网和社交媒体。

  比如,2019年12月《卫报》的文章说,科技巨头将把我们拖入下一场金融崩溃。一些金融高官公开表示,互联网金融的乱象是因为科技的发展,没有尊重和敬畏金融的发展规律。2018年12月,美国前财长指出,股票市场的波动应归咎于算法带来的高频交易等影响。2018年11月高盛公司的研报认为,“近期油价大起大落是算法交易引发的。”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在美国众议院政府改革与监督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作证时表示,“这是一场人为的灾难,计算机技术未能提供足够的数据是造成这次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输入风险管理系统的数据都是过去20年的数据,数据不充分是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

  一些研究将1929—1933年的那场经济危机归咎于电话的普及。电话让股票交易的参与人数、交易频率和涉及范围都大幅上升了,放大了金融风险。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现在,技术更新换代在加速,而普通人的知识更新是生物现象,甚至连线性增长都做不到。现代人并不比古人更智慧,只是比他们拥有更多的知识,甚至可能只是被填充了各种虚虚实实的信息,并且这些知识和信息还因为不断细化的社会分工,被割裂成了无数“孤岛”。

  AI还没有自我意识,因此决策和解释这个世界的还是生物的人。虽然新技术的长期发展不会以个人或团体的意志为转移,但人的决策和解释会对技术造成短期影响。拥有对新技术决策权和解释权的群体,往往是那些熟悉和了解古老技术的人。这也是为什么,重大新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往往需要一代人的根本原因。将人的责任“甩锅”给技术,总结起来大致有四点原因。

  1)技术带来经济周期。每轮经济大繁荣,本质上是在享受重大技术突破带来的红利。但一项技术的红利早晚会耗尽,如果没有更新的重大技术突破续命,经济繁荣就会停滞,音乐结束危机开始。技术创造繁荣,技术造成停滞,荣耀和背锅是一体的。

  2)技术拉大贫富差距。新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会为全社会带来新的增长红利,但红利的分布会非常不均匀。有些人会早享受到,有些人会晚享受到。一些老技术的受益人可能会成为受害者,有些人从平民崛起成为巨富,也有些人会失业。有些行业或萎缩甚至消失,有些企业快速崛起垄断市场。每轮技术革命都会重塑经济结构,都会带来技术鸿沟,都会拉大贫富差距。

  3)监管和治理滞后。技术不仅会拉大社会贫富差距,也会放大社会管理的风险,造成大量新的灰色地带,各行业都在转型升级,产业生态链在重构,犯罪和失业等社会问题突出。有些个人、组织、地区甚至国家,会被技术革命的大浪所淘汰。与此同时,法律法规和监管必然会是滞后的。

  4)技术不会说话。技术还没有自我意识,不会替自己辩解。“它不背锅谁背锅?”背着锅,短期内多少会影响些技术的发展,但从中长期看,背锅就像打疫苗或做健身活动,会让技术能够更加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的一个重要差异是,在数字市场上广泛存在着数字公共品,而在传统经济的市场上,公共品总是相对稀缺的。在数字世界中,公共品的市场供给并没有失灵。

  经济社会生产的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私人物品,另一类是公共物品。私人物品是只能供个人享用的物品,例如食品、住宅、服装等;公共物品是可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例如社会治安、知识、环境保护、官方统计数据、防洪系统、开放式公园、免费道路、免费电视和无线电广播等。

  公共品需要同时具有两个性质:一是非竞争性,二是非排斥性。非竞争性指任何人对这种商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可获得的数量,不对其他人同时消费这种产品和服务构成任何实质性影响。非排斥性指无法阻止人们对于某一项产品或服务的消费,或者说,要阻止人们对于某一项产品或服务的消费所要耗费的成本非常高。

  公共品的特征决定了人们不用购买,仍然可以消费。消费者的搭便车行为会导致公共品的供给出现市场失灵的现象。因此,长久以来经济学理论认为,公共品必然是相对稀缺的,并且只能由政府提供,或者至少以政府为主体辅以慈善等其他方式来提供。

  但在数字经济中,市场上却广泛存在着数字公共品,比如托管网站上的开源代码、互联网上的开放数据、已经公开的算法模型等,甚至可以说数字技术的持续创新和数字经济的大厦,就是建立在广泛存在的数字公共品的基础之上的。另外,绝大多数数字公共品的供给不是政府行为,而是由自愿性的社团组织或私人企业提供的。

  相对于传统的公共品,数字公共品可以无限存储、复制和分发而不会耗尽,而且成本接近于零。丰富而不稀缺是数字公域中数字资源的固有特征,这意味着治理它们的规则和规范,很可能与物理公共产品的管理方式不同,其背后的经济规律也与传统经济学所解释的不尽相同。

  2020 年 6 月,在联合国秘书长发布的“数字合作路线图”报告中,将数字公共物品定义为“开源软件、开放数据、开放人工智能模型、开放标准和开放内容,遵守隐私和其他适用法律和最佳实践,不会造成伤害,并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金融讲习所是由《清华金融评论》专门为读者打造的正统金融讲习所,量化投资讲习所二期全新上线天互动,旨在为学员们更加多维化地展示量化投资商业运营模式及市场投资实践,促进行业内更多交流,助力学员把握行业未来发展。

  感谢读者朋友的热情参与,,请于11月17日前在本文留言区回复收件人+地址+联系方式,过期视为自动放弃,留言不会公开请放心,赠书将陆续寄出,请耐心等待哟!

本文地址:http://www.mafwo.cn/jinriqiche/2023/hstj_zs_szys_64267.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